初唐四杰算不算大器晚成?(初唐四杰王勃如果没有英年早逝,成就会超过李白杜甫吗?)

1734℃ GREGG

初唐四杰算不算大器晚成?(初唐四杰王勃如果没有英年早逝,成就会超过李白杜甫吗?)

初唐四杰王勃如果没有英年早逝,成就会超过李白杜甫吗?

初唐四杰的王勃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一定在文学诗词上有一番作为,但是不一定就会超过李白杜甫。一个诗人的成就不光和他的文学素养有关系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在李白的诗中你看得到大唐的盛世气韵,也能看到他的骄傲狂傲,在杜甫诗中你看得到唐朝末年无尽悲凉,也能看到他的忧国哀思。

王勃和杨烔、骆宾王、卢照邻齐名,被世人称为“初唐四杰”,而且王勃在四杰之中是排在首位的,所以也可想而知王勃的才情有多高。王勃在年幼时就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聪慧,他从小博学多才,并且擅作诗文,被唐高宗称为“大唐奇才”。

虽然王勃很有才情,但是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王勃做了一篇《斗鸡赋》来讨伐英王的斗鸡,但是却被传到了唐高宗手里。唐高宗觉得这篇文章有讽刺的意味,于是就将王勃驱逐出了京城。王勃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官奴而犯下了罪,加上有他人加害于他,王勃此次被贬算是断送了他的仕途。王勃从此对入仕再也提不起兴趣,即使后来朝廷要恢复他的官职,王勃也没有同意,最后在王勃看望父亲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夏季涨水,王勃溺水惊悸而亡,一代才子就此殒命。

王勃的才华毋庸置疑,但是要想成为李白和杜甫个人觉得还差点机遇,就像是初唐四杰的其他人虽然不如王勃命运坎坷,可名气总归还是不如这二人大。李白和杜甫的诗很大程度上都是时代给他们的,而王勃生于初唐,写出来的诗自然没有李杜二人给人的震撼更大。王勃有他的独特之处,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的看法也有不同,但是个人认为王勃不会成为李杜那样的诗人,这是环境所决定的。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耸栊碌纳Γ岣吡说笔笔璧乃枷胍庖澹瓜至舜行缕⑹纾贫跆剖柘蜃沤】档牡缆贩⒄埂K慕芏蕴剖⒄顾鞒龅墓毕状笾滤道粗饕硐衷谝韵铝礁龇矫妫?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初唐四杰是那四位?

初唐四杰是指:王 勃 、杨 炯 、卢照邻 、骆宾王 。

王 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 炯 (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 (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 (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