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国君,要先遵守礼节、秩序,臣民们才会跟着做,这样国家才会富强起来。是谁说的?(《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

205℃ ELENA

身为国君,要先遵守礼节、秩序,臣民们才会跟着做,这样国家才会富强起来。是谁说的?(《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A是正确答案

在唐平天下过程中,李绩是李世民的亲信党羽。可是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向李绩(当时行军总管)问计,李绩却不表态。按理说此时局势紧张,李绩身为战时亲信,应该是绝对拥护李世民才对的啊,为什么此时李绩是中立的呢?

李绩是忠于李唐的,并非世民或者建成。他当时也不确定谁输谁赢,所以不敢压宝,这便是中庸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请问怎么理解这句话?

让刘禅广开言路,多听建议

十六国时期,前赵昭文帝刘渊说:“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晋宣何足为”。 为什么“晋宣何足为”?

网上查的:

汉高与魏武都是当天下分崩之时,从无到有、从弱而强,剪除群雄而重建秩序,有拯万民于乱世水火之功。

而晋宣帝司马懿事魏武、魏文、魏明三世而终成托孤之重,最终与景帝、文帝父子三人诈诛曹爽,受人之托而终夺其位,难言纯臣。三家归晋,实则全是曹魏之力,宣帝绝无魏武草创之艰辛,亦难言大功德于民,以诈篡位,故晋明帝以为晋祚宜其不远。

魏祚之失,颇类王莽篡汉。当汉时哀、平失统,人谓汉未失德于民,终将复立。西汉经高帝草创,虽惠帝、吕后之时颇有外戚之横,然至文、景之治,武帝开疆,昭、宣中兴,元帝虽稍逊宣帝,亦守成之主。汉德至成帝而衰,外戚势大,以至哀、平掣肘,终失大统。然民怀汉室数世之醇德,终归心向刘氏。晋宣父子虽有柱石之重,终以篡魏,然观史书,曹魏亦未有大失德于民,然居乱世,武功则有,文治则无暇为之,故曹魏于民未有汉室数世之德,虽遭篡逆,然民终难怀魏德矣。此亦颇类宋太祖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周世宗亦文才武略,英年早逝,亦未失德于民,然孤儿寡母终遭权臣之篡,而民未受醇德,终不顾前朝矣。

然如晋宣、宋祖之得国祚,后世不直之者多矣,岂止元海乎!

TAG: 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