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教授说2000人民币超3000美元是真实的吗?(名义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供给)

8072℃ ELSIE

陈平教授说2000人民币超3000美元是真实的吗?(名义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供给)

名义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供给

这个“名义”和“真实”与宏观中的其他任何“名义”也“真实”没有任何区别——比如“名义GDP”“实际GDP”等。

“名义”的意思是:只单纯地以货币为衡量单位,比如央行回购2亿的债券,那就是增加了2亿的“名义货币供给”。

“实际”的意思是:把这些钱按当前物价水平折合成实物。在上例中,如果当前的物价水平为2,那么央行就是增发了1亿的“实际货币供给”(面包两块钱一个的话,就是增发了1亿个面包)

所以,使用“实际”这一概念的好处是,可以剔除掉物价变动的影响,所以那个M/P又叫“真实货币余额”,它是实实在在的物品。

============

楼下的同学,宏观经济学中所有的数据——不管是名义的还是实际的——都只有通过与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才有意义。实际数据在比较中比名字数据的好处就是它最大限度地剔除了通胀的干扰。你所谓的“名义就是你思维中和现实中唯一有显示意义的东西”就显得很滑稽。

另外,你“货币学派全面崩溃”的依据是什么?你真实懂得货币学派理论吗?

我的说法之所以能进教科书并不是因为它资格老,而是因为它和其他理论比是最符合现实的。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凯恩斯还有真假之别,还望不吝详谈。

非常想知道郎咸平教授说的美国逼中国人民币升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吗?

是的金融战争的一种手段而已

郎咸平教授说,高盛从建行赚了1300亿人民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话:

“高盛曾经是中国工商银行的最大股东,它的好朋友美国银行曾经是建行的大股东。建行的上市让它们赚了1300亿元,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为美国银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后图利了高盛集团。

实在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盘算的,为何会被高盛牵着鼻子走。最近那些幽灵频频套现,从中获取了巨额财富。伴随着他们的唱空和唱多,我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一些所谓的专家则感觉自己好得不得了,这些专家就是跟中国股市的“黑嘴”一样,在给高盛抬轿子,甚至他们被高盛利用了还不知道。“

扩展资料

《环球时报》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国干下的部分坏事:“两年多以前,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导致全球性通胀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日益困难,其实就与高盛等跨国投行的操纵直接相关。以油价为例,在国际油价于2008年7月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记录之前,走势几乎与高盛推出的报告一致。

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国有银行2004年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说不值一点钱,说坏账太高了,不值钱,你们都别要。但结果高盛等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高盛等华尔街公司赚了13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人给了美国100元。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记者说,高盛一直扰乱国际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发表报告,称原油要涨到200美元一桶,当时中国拼命购买了价格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还与一些中国公司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了当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中国国资委官员曾表示保留对高盛等交易欺诈起诉的权利。

或许有读者还记得,2008年本报今日快评对油价问题、“银行贱卖论”问题等发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为什么先生老是欺骗学生》为题,作了一个小结。(参见《常态》一书)我在文章最后说:“在与狼共舞的‘货币战争’中,我们输多胜少。先生有责任,学生也有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经济网-高盛在华干了多少坏事? 银行贱卖相当让国人人付100元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郎咸平:警惕高盛这个嗜血幽灵

郎咸平为何批评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但是毕竟也有一定的正确事实呀

那本书在业内人士看来,就是本小说,但是很多外行把它当成圣经

这些年一定有无数人跟郎咸平说宋鸿兵的书里如何如何说,按照宋鸿兵说的,应该如何如何

郎咸平肯定烦得要死,出来批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顺便也是提醒广大投资者,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