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长城越修筑越比汉长城短?(明长城和 汉长城区别!?)

3066℃ BYRON

为什么明长城越修筑越比汉长城短?(明长城和 汉长城区别!?)

明长城和 汉长城区别!?

长度不一样

明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至秦代,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秦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当时的建筑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 历代修建的万里长城

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综上:

两代相同点: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

两代不同点: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 便是历代(包括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

为什么汉武帝修筑长城的规模更在秦皇之上,很多人却说汉朝不修长城呢?

因为汉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防守不如进攻,其结果是匃奴东部被征服,西部远走西亚。所以,后人就把汉修长城的事给忘了,只记得汉武帝、卫青和霍去病。

明朝为什么要扩修长城??

在嘉峪关-大同-接近山海关一线主要是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北元残余政权势力的袭扰,明朝存在200余年蒙元势力一直是北方最强的边患。修筑辽东长城主要是明代将辽东大部纳入中央行政管辖范围内,长城以内为实际管辖区。长城以外主要采用以夷制夷、互市贸易、册封等方法进行驾驭。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

不过明朝也很郁闷,光防蒙古了,轻心了女真;明代后期主要用兵都在辽东;反而对北方的蒙古采取了怀柔政策。对辽东的用兵导致了兵役日重、国库亏空,再加之内政腐败引起农民起义。

这些历史书上应该讲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