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177℃ LELAND

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怎样的基础?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力量得到壮大

A

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又做了怎样的发展?

孙中山旧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2)意义: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义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特征:孙中山三民主义是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历史条件下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很大的空想性。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1)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与平等,对内反对民族,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2)意义: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统治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3)特征:其核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中共是如何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的,并说明中国走这条路的必然性.快快的拉!谢谢拉!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1)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4)群众基础: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国民大革命过程

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

工人运动也迅速走向高涨。1927年初,党领导下的工会共拥有280万会员,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沉重的打击。

扩展资料: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

3、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