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的安全预警指标 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指标

2903℃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接种的准备工作 接种场所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冬季室内应温暖.接种用品及急救用品要摆放有序.严格遵守消毒制度,要做到每人用一副注.

预防接种的安全预警指标 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指标

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什么

所提的问题比较新颖,就实际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1、疫苗合格接种率.常用单苗合格接种率,五苗合格接种率,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七苗合格接种率等.2、血清免疫学IgG抗体(等)人群阳性率.3、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流行趋势.主要评价指标是这三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阶梯式(金字塔)评价体系,只有应用有效的指标,才能宏观、客观评价一个地方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免疫三项指标多少才算正常

Anti-HCV 参考数syphilisTP参考数HIV Ag/Ab参考数

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十项规定有哪些

包括开展预防接种资质的认证和审核,明确服务范围,及时更新和规范公示内容,规范服务收费,确保知情同意,严格预防接种安全操作,确保冷链系统安全有效,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建档管理,严格查验新生预防接种证,建立适龄儿童主动搜索制度等.

预警评价指标 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包括哪些

好像是一个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用性とは、有効性と安全性の相対的评価. 在药品中,日语的有用性即.

2015免疫规划工作有关指标是多少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95%,第1、2剂次及时接种率均达到90%,脊髓灰质炎疫苗.

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反应有哪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求: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告知书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通知书 为了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接种对象/监护人必须首先知晓有关的注意事项.以下是预防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每次接种是应该进行对照,如有符合.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含义有哪几方面?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含义:(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 器要无菌包装;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刺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 l(2)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上岗; l(3)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l(4)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l(5)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的回收、销毁.

下列措施中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A.注射乙肝疫苗B.注射青霉素C.注射胰岛素D.伤口敷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属于预防接种.注射青霉素属于杀菌,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伤口敷药杀菌消炎,不是预防接种.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