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过淄博经济不景气的朝代吗? 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

1217℃ IRMA

中国古代有过淄博经济不景气的朝代吗?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

淄博历史上有过什么自然灾难

淄博市志-自然灾害

第一节 干旱

  淄博地区,1840~1949年发生重大干旱78次。其中全年特大干旱11次, 全年旱36次,春旱5次,夏旱2次,春夏旱9次,夏秋旱3次,秋旱4次, 连旱2年5 次,连旱3年2次,连旱7年(1938—1944年)1次。

1952~1985年,淄博市发生全市性或局部性的干旱120次。其中全年小 旱12次,大旱5次,春小旱13次,春大旱15次,6月旱28次,夏小旱5次,夏大旱 15次,秋小旱16次,秋大旱11次。

1952~1985年,张店区发生各类干旱91次。 其中全年小旱4次,大旱6次,春小旱13次,春大旱14次,6月旱25次,夏小旱10 次,秋小旱14次,秋大旱5次。1954~1985年,周村区发生各类干旱90次。其中全年小旱6次, 大旱4次, 春小旱17次,春大旱9次,6月旱24次,夏小旱11次,秋小旱13次,秋大旱6次。1959~1985年,淄 川区发生各类干旱61次。其中全年小旱2次,大旱4次, 春小旱7次,春大旱10次,6月旱14次,夏小旱7次,秋小旱7次,秋大旱10次。1963~1985年, 桓台县发生各类干旱62次。其中全年小旱4次,大旱3 次,春小旱13次,春大旱6次,6月旱14次,夏小旱10次,秋小旱8次,秋大旱4次。1964~1985 年,临淄区发生各类干旱56次。其中全年小旱4次,大 旱3次,春小旱9次,春大旱7次,6月旱15次,夏小旱5次,秋小旱9次,秋大旱4 次。1965~1985年,博山区发生各类干旱45次。其中全年小旱1次,春小旱9 次,春大旱6次,6月旱15次,夏小旱2次,夏大旱2次,秋小旱9次,秋大旱1次。

1856年(清咸丰六年),淄博地区大旱,张店地区有蝗食麦苗。

  1859年(清咸丰九年),春夏大旱,歉收。

  1876年(清光绪二年),淄博地区大旱。五月始雨,农人始播种,闰五月又 旱至秋。秋无收, 大饥。博山县饥民多向陕西、山西各地逃荒要饭。临 淄县饥民群起,县令绳之以重法乃止。桓台县饥民,食树皮、草根。

  1877年(清光绪三年),淄博地区大旱,淄川、博山县禾稼尽枯死,大饥。同 时瘟疫流行,人有饿死者。临淄县春大饥,及麦熟,民骤饱,间有死者。

第二节 雨涝

  淄博市雨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桓台县全部和临淄、张店、周村区大部,即 淄河、孝妇河下游、乌河、涝淄河、猪龙河流域及马踏、锦秋湖区。1840 ~1949年有21年发生雨涝灾害。1950~1985年,全市有18年发生涝灾,共32次。其中全年 小涝11次,大涝3次,夏小涝6次,夏大涝4次,秋小涝7次,夏秋涝1次。

  1952~1985年,张店区共发生涝灾20次。其中全年小涝8次,大涝1次, 夏小涝4次,夏大涝2次,秋涝4次,夏秋涝1次。1954~1985年,周村区共发生涝灾18次。其 中全年小涝5次,大涝3次,夏小涝3次,夏大涝2次,秋涝4次,夏秋涝1次。 1959~1985 年,淄川区共发生涝灾6次。其中全年小涝2次,大涝1次,夏 小涝1次,夏大涝2次。1963~1985年,桓台县共发生涝灾15次。其中全年小涝4次,大涝1 次,夏小涝5次,夏大涝1次,秋涝3次,夏秋涝1次。1964~1985年,临淄区共发生涝灾12次。其 中全年小涝2次,大涝2次,夏小涝2次,夏大涝2次,秋涝3次,夏秋涝1次。1965~1985年,博 山区共发生涝灾4次。其中全年小涝1次,大涝2次,夏大涝1次。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桓台县秋大涝。临淄县遭水灾。

  1851年(清咸丰元年),桓台县秋大涝。

  1853年(清咸丰三年),临淄县遭水灾。桓台县秋大涝,田禾没,房倒无数。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秋季淫雨数十日,大水害稼,秋禾尽淹,是岁 大饥,米粮昂贵。淄川县房屋倒塌甚多。桓台县秋禾淹。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临淄县大雨弥漫,田禾殆尽,人畜漂没。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桓台县秋大涝,秋禾尽淹歉收。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8月19日大雨,南部山 区大水,平原地区变旱为秋涝成灾,雨后高粱重新生叶,10月25日尚不成熟。 乌河水泛滥,损失惨重。

  1920年,淄川,临淄县秋涝灾。

  1921年,夏末秋初淫雨40余日,淄河、孝妇河水骤涨, 淄岸掘地不盈尺水即上涌,黄土崖决口,秋大涝。

  1932年,淄博地区春旱夏涝,庄稼无收。淄川县多数煤矿遭 水灾。桓台县大涝。

  1942年,秋涝,洼地绝产。临淄县大饥荒,饿死者无数。

  1947年,6、7、8月大雨,孝妇河溢,秋大涝,洼地绝 产,年荒人饥。桓台县大涝,绝产13万亩。

  1949年10月1日孝妇河决口,桓台县涝地13万亩。临淄县涝灾面积75277 亩, 倒房9831间。

  1953年,局部大涝,桓台县涝灾面积7.1万亩。

1961年,北部平原地区秋涝,桓台县涝地面积80235亩,其中 62241亩绝产。张店区仅房镇乡就淹地15000亩。

  1962年,夏秋涝,桓台县受涝面积136691亩,其中98287亩绝产。

  1963年,春季多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134.1~160.2%,桓台县涝地成灾面 积81469亩,其中55668亩绝产。

  1964年,全市特大涝灾,各区(县)降雨距平百分率都在70%以上,周村区 达108.6%。桓台县涝地45万亩,其中21万亩绝产。临淄区涝洼 地积水1米深,淌清水40余日,受灾面积169969亩,粮食减产613.5万公斤,倒房8204间。

 1967年,全市平原地区局部夏涝灾。

  1971年,全市平原地区大部夏涝,桓台县涝地8622亩。

  1973年,全市大面积夏涝灾,周村区大涝。桓台县夏秋大涝,受灾 面积14900亩。

  1974年,全市平原地区局部夏涝灾,桓台县涝地67150亩。

  1975年,全市平原局部秋涝。桓台县涝地10300亩。

  1978年,全 第三节 旱涝交浸

1840~1949年,淄博地区旱涝交浸灾害有13年,其中连续两年旱涝交浸 的2次,即1867~1868年、1948~1949年。

1950~1985年,全市旱涝交浸灾有7年。

1852年(清咸丰二年),春旱秋涝,南部山区大水,平原地区大水淹稼, 山苦荒歉。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夏旱秋涝,桓台县大饥,民多流亡,自冬至翌春, 饥民迁移山西、陕西、河南者众多。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春旱秋涝,桓台县秋禾伤淹歉收。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春夏旱,禾苗枯槁;8月19日大雨,南部山洪暴发,诸 河涨溢,池埠庄淹没大半, 乌河水泛滥,变旱 为涝,雨后高粱重新生叶, 到10月25日尚不成熟。?

1932年,淄川县春旱夏涝,庄稼无收。

1939年,春旱夏少雨,秋涝,歉收。

1942年,全地区春季大旱, 小麦枯死。临淄县秋涝,洼 地绝产,大饥,饿死者无数。

市局部地区夏涝灾,桓台县涝地近6万亩。

1961年3~6月,全市大旱,夏大水成灾。南部山区秋旱,平原地区秋大 涝,粮食大减,农村人营养不足患水肿病者达数万人。

1962年3~6月,大旱,夏涝,南部山区秋旱。桓台县秋大涝,近10万亩绝产。

1963年,春夏多雨水,夏洪严重。临淄区平地积水半尺,桓台县涝地10余万 亩,绝产近10万亩。北部平原秋大旱。

1967年,夏大雨水,洪涝严重。秋旱。

1974年3~6月,大旱,夏季平原地区雨涝。淄川、临淄区(淄河中下游) 涝地21万余亩。

1978年,全市春旱,夏季多暴雨洪灾,桓台县涝地近6万亩。秋旱。

我也是淄博的 呵呵

淄博历史上有过什么自然灾难

洪水

中国古代发生过经济危机吗?

别听楼上的 不要以为古代人不懂什么叫市场经济只是因为我国古代政府打压私人商业 商业和金融主要还是政府主导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因为经济原因 经济衰退肯定会危及王朝统治 政府重农抑商是为了更好的压榨农民防止财源流失 造成的小农经济主体是农民

中国古代有几个朝代、偏安一隅过,呢?

中国历史上偏安的朝代的有:

东晋王朝317—420年 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刘宋帝国420—47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萧齐帝国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萧梁帝国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陈陈帝国557—58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楚王国 马殷 汉 潭州(湖南长沙)907—951 45 南唐

  吴越王国 钱镠 汉 钱塘(浙江杭州)907—978 72 大宋

  前蜀王国 王建 汉 成都 907—925 19 后唐

  南吴帝国   杨渭 汉 扬州(江苏江都)910—937 28 南唐

南唐帝国  徐知诰 沙陀人 金陵(南京) 937—975 39 大宋

南宋王朝 1127—1279 首都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