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决心为国捐躯"的成语有哪些?

8597℃ ANGEL

形容"决心为国捐躯"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决心为国捐躯"的成语有哪些?

1、精忠报国

读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释义: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2、赴汤蹈火

读音: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3、肝脑涂地

读音:gān nǎo tú dì 

释义: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4、慷慨就义

读音:kāng kǎi jiù yì 

释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5、捐躯报国

读音:juān qū bào guó 

释义: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有关打仗的成语

马革裹尸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mǎ gé guǒ shī,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常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可参见三国89集,司马懿为张郃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1],汉语成语,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该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