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取代明朝客家人会怎么样? 后金为什么改国号为清

7821℃ KRISTI

后金取代明朝客家人会怎么样?后金为什么改国号为清

后金为什么能打赢明朝

首先,李自成1644年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已经灭亡了。

其次,吴三桂等明将食朝廷俸禄,却甘心出卖自己的政权,引清军入关。

第三,明后期的政治腐败,举措不当,削弱了明对北方后金政权的抵抗力。

第四,后金政权用八旗制度,寓兵于农,战斗力很强。

第五,后金三代统治者励精图治,辛勤经营东北,势力不断发展。

第六,后金联合蒙古,力量不断增强。

第七,南方明朝残余力量,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行动。

第八,农民起义力量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斗争中,削弱了明的统治。

第九,北方天气变寒,京城中瘟病流行,人心浮动。

明朝后期为什么没狠下心把后金灭了,以至于后来后金强大了

不是不想灭,是实在没有能力达到这个结果。明朝这个封建王朝一直是和战争打交道的,南方一直受到倭寇的袭扰,北方一直有受到蒙古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袭扰,大西南还是不是来场叛乱,加上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在近300年里起义了200多次,是历代之最了。想想这些麻烦能让当时的大明消停吗,当然不行,所以对待敌人明朝政府只好用以战促和的方式,能不打就不打。也就造成了养虎为患的后果,到了万历年间所有的情况同时出现:倭寇进攻朝鲜,西南叛乱,北方战事,后金的崛起。当时百姓的负担不比清末好到哪里去,所以起义也来了。这么个内外一起上,大明就给耗得个差不多了。

看看明朝的历史可以说除了开国初期的4代皇帝治理的比较好外,剩下的就基本上走下坡路德,明孝宗那时有点起色,后世儿孙不争气又没戏了。整个明朝的经济和军事体系从一开始就预示着必将不会长久,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一些问题接踵而来,总之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看明史也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啊!

金国被元宋联军灭了怎么还有明末的后金???

被蒙古南宋灭掉的金国(金朝),跟明末崛起的后金,是两回事。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于是以大金为国号,望其永远不变不坏也。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夹击之下灭亡。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是清朝的前身。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1626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后逝世,皇太极继位。1636年(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大金”国号停止使用。

后金为什么后来会改国号为清

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后即定国号为“大金”。不久,为区别于历史上的金代,又改称“后金”。很多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受其统治,再用“后金”国号已不适应;并且汉人因受历史影响,对金人素怀恶感,“后金”一类国号对招徕汉人并非所宜,所以皇太极在继位后十年即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清”。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以“清”作国号呢?

这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舆论,说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这些话,便成为他思想的核心。而他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与“满州”语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国号。

另一说恰好相反,系舍义而求音,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金”改为“清”,是改汉不改满,其目的仅是适应进攻明朝的需要,让汉人易于接受罢了。持这种说法的人,举出满语中对贵族夫人的称谓“福晋”为例,说“福晋”起初叫“夫金”,后改称“福金”,最后才叫“福晋”,所以“夫”与“福”,“金”与“晋”在满语中是同音,因此据满语音韵,“清”与“金”也音同无疑。此说还以沈阳(即清朝旧京)的抚近门匠额为证。匾上汉文写的是“大金”,而满文写的是“大清”。这块匾额乃是天聪年间立的,那时尚未改号“清”,而满文里却已称“清”了。

两种说法情由不同,但都认为改国号为“清”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笼络汉人,从而为取代明王朝作准备。从这个共同点上去看,当以第一种说法为是,这从后来清朝统治者始终讳言“女真”和“大金”名称一事上可得到佐证。

TAG: 国号 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