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的大顺军是何原因败给了清军?输在了哪 大顺为什么灭的那么快

6514℃ CARLTON

势如破竹的大顺军是何原因败给了清军?输在了哪大顺为什么灭的那么快

明军,大顺军都不敌清军的原因是什么

明军当时已经十分腐朽了,而且,开始出现军阀化,军队屡战屡败,只能退缩在山海关附近的城堡中,对清军没有野战的能力,也没有野战的决心。

大顺军有军事上的失败,比如一片石。他们一直对抗的主力,是明朝内部的卫所官兵,没有对大规模骑兵的作战经验。

而更加致命的,还是大顺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他对明朝官员大量的拷掠,导致失去人心,加上军纪败坏,所以得不到支持。

如果大顺建立了稳固的政权,即使一时失败,也可以稳定下自己的形势。汉朝、唐朝建立初期,都有对匈奴和突厥的作战失败,汉朝不得不和亲,唐朝也献出金银,但后来,王朝统治开始稳固,利用中原强大的国力,最终打败了对手。

因为大顺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所以,随着军事上的失利,整个都崩溃了。

为什么山海关之战后大顺军屡败于清军之手

最关键的是大顺军失去了明朝势力最大的各地地主豪强势力的支持。当时,只有这些集团有实力和能力组织人力物力构建强大的力量。他们支持谁,谁就可以定鼎中原。清军为什么要喊出为明朝廷复仇的口号?皇太极、满洲人其实狡猾的很,政治头脑很厉害,从努尔哈赤时的七大恨就看出来了

鸦片战争清军为什么会败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过去一般认为,鸦片战争在中国一方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清军可以就地取得兵员和物资的补给,具有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如果道光帝坚持抵抗,重用林则徐,依靠人民群众,是可能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主要由于:一、由于道光帝的昏庸,和战不定,二、投降派如琦善等人的破坏;三、清军的腐败。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观点有了很大的变化。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都认为,整个鸦片战争,清军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其中原因决不能用决策者的态度来进行解释。

他们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首先应该从中英双方作战能力这方面进行分析。

在军队数量方面,英国远征军人数最多时也不过2万名,而清军投入前线的总兵力达到10万。但是,由于清军防线太长,英军可以机动地选择攻击地点,在具体的攻击点上,英军人数保持了绝对优势。

在武器装备方面,清军冷、热兵器并用,70-80%配备刀矛弓矢等冷兵器,配备的火器如鸟枪、抬枪等,射程不过一、二百米,每分钟一、二发;大炮射程为1000米左右,而且都是实心弹,杀伤力小。英军则全部装备了步枪,射程为二、三百米,每分钟三发;大炮的射程达2000-3000米,炮弹种类除实心弹外,还有霰弹和开花弹,杀伤力很大。兵舰方面,英舰大号长32丈余,分三层,可安炮72尊;中号长27丈,分二层,可安炮30至40尊,还配有可安放10尊大炮的轮船。而清军兵船尺寸最大的也不到英舰一半,安放七八门炮,完全不是英舰的敌手。

军队的调遣方面,由于绿营兵驻扎十分分散,集中困难,加以调兵手续复杂,从邻省调兵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而英军从印度调兵约30—40天,从南非开普敦到香港约60天,从英国本土调兵也不过四个多月。如果使用蒸汽船的话,速度更快。清军在军事上这些明显弱势,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和社会制度腐败,决定了它在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战争以后,道光帝和清朝官僚集团并未吸取教训,依然故我,致使在十几年以后重蹈覆辙。

为何清军入关后势如破竹呢?那些义军和明朝残兵都干甚磨了?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京师,明崇祯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张献忠也率军进入四川。就在明末农民起义进入高潮时,崛起于东北的满洲贵族已经在关外建号大清,势力日益强大。满洲人看到明政府内部的危机日益激化,早就有灭亡明朝、占据中原的狼子野心。他们一方面招降纳叛,对明朝官僚尽力收买,培养出大量汉奸败类,另一方面又经常派兵打进长城,在河北、山东等地大肆掠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农民军占领西安后,满洲贵族曾经致书李自成,招诱农民军,要和农民军“协谋同力,并取中原”,遭到农民军断然拒绝。李自成攻占京师,推翻明王朝,满洲贵族大为震动。这时,他们便决定趁乱大举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便向满清屈膝投降(传说是因为李自成扣押了他的父亲吴襄和爱妾陈圆圆)。他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 同时又发布檄文,号召汉族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支持满洲贵族对农民军发起反攻。清统治者与吴三桂的结合,给农民军造成了不利的形势。李自成曾派人招降吴三桂,在吴三桂拒绝后,他立即率兵东征。大顺永昌元年(1644 年,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军激战于山海关附近之一片石,由于清军的猝然袭击,农民军失利。清军正式入关。山海关之战是农民军从反明斗争转向抗清斗争的起点,从此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山海关败后,京师不能守,四月三十日,农民军放弃北京向陕西撤退。五月一日,清军进占京师。同年九月,清顺治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从盛京(今辽宁沈阳)迁都京师,定京师为清朝的首都。满清统治者知道汉族地主阶级是可以收买的,也知道他们真正的敌人是农民军。于是采用各种手段拉拢汉族官僚地主,他们宣称“倡先投顺者”给以高官厚爵,并为崇祯帝发丧,替汉人“报君父之仇”,又宣布废除三饷加派,这对汉族地主都很有利。当时北方的官僚地主纷纷迎降,与清统治者合作镇压农民军。同年五月,明朝一部分大臣在陪都南京建立了以朱由崧为首的福王政府,改元弘光,延续明王朝的宗庙社稷,史称“南明”。这个小朝廷一方面声称要抵抗八旗兵的南下,同时又要继续剿灭农民军。这时农民军领导的内部发生了分裂,李岩请分兵河南,为牛金星谮杀。尽管如此,李自成还是拥有几十万军队,仍然在河北真定,井陉、河南怀庆、陕西潼关等地继续抗击清兵和明朝残余的军队。满清统治者在笼络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军的同时,对汉族人民施行了圈地、剃发易服和屠城等等民族高压的措施。各地人民都起来反抗满清统治者。京畿的昌平、三河,以及冀中、苏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人民的反清斗争, 风起云涌,如山东西部的榆园军,山东东部的青州起义军,山西西部吕梁山区的起义军,河南怀庆、卫辉等地的起义军,在河北各地也有很多小规模的农民武装。在这些起义军中都有被清军打散的李自成旧部参加,他们或是独立作战,或是策应李自成的军队抗击清兵。清顺治二年(1645 年)初,满洲统治者集中军力分两路攻入陕西,一路由阿济格率领,吴三桂为前锋,一路由多铎率领,孔有德为前锋。李自成迎击清军于潼关,经过激烈的战斗,农民军放弃西安,东下湖广。这年四月,农民军来到湖广通山县,李自成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死在通山县九宫山。李自成死后,除去由郝摇旗、刘体纯等继续统率农民军余部之外,另一支由李过、高一功等统率的农民军十余万人也由陕西赶到。他们决定与南明的抗战将领何腾蛟、堵胤锡的军队联合,在湖广抵抗清兵。同样,清统治者诱降在四川的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也遭到拒绝。李自成败退陕西时,张献忠便和李自成相约共抗清兵。顺治三年(1646 年)冬, 张献忠迎击清军于川北西充的凤凰山,遇伏牺牲。满洲军灭绝人性地大肆屠杀四川人民,使四川十室九空。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等人,也在川南云贵一带与南明桂王(永历)政府合作,继续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