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革匪因,靡故匪新。说的是什么意思? 匪夷所思的匪是什么意思

6612℃ CARLTON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说的是什么意思?匪夷所思的匪是什么意思

靡革匪因 读音

靡革匪因 读音

靡革匪因

读音:mǐ gé fěi yīn

靡:形声字,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

匪:假借为"非"。

出自《浙江大学校歌》: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革新,不要因循守旧,而革新又需要继承(因袭)。

浙江大学校歌什么意思

浙江大学校歌

作者 马一浮

歌词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己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翻译

大学之大在于不自满学问的积累,就象大海一样容纳下千万条江河。 学问的道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学海的边际一直延伸到整个宇宙。 一方面讲事物的抽象、逻辑和理论,另一方面讲事物的实体、实践和实用。 礼制,着眼于规范不同的社会生活,音乐,为的是谐和众多的天籁声音。 要懂得相反相成、一分为二的道理,就会拥有永远的智慧和无比的聪明。 在伟大祖国的东南,有一所大学——坐落在浩荡东流的浙江之滨。 著名的求是书院是她的前身,求是校训教导大家要永远求真。 教学要象流水那样恒久不息、循序渐进,方能培养出经纶天下的俊才群英。 千万不要以为已经做到完全正确,更不要以为已经把真理穷尽。 没有一项新的改革可以脱离继承,没有一件旧的事物不再需要更新。 怎么来做到创新知识,革新社会?要揭露事物的奥秘,要率先为了人民。 英俊的年轻有为的同学们,大家起来,努力争取成为博学多闻的人。 大学生的使命贵在始终如一地学习,深入思考,观察事物的变化和运动。 在我们的大学里既有文又有理,还有旨在经世济民的农和工。 要综览全人类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进德修业, 知道什么是终极、什么是根本, 这样我们才能完成那完美的乐章,象玉石受到了琢磨、金属受到了炼熔。要和平民百姓共命运来求得亨通,不要吝惜舍弃那只谋私利的一派一宗。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普天下都会来和我们友好认同。

历史

1938年11月19日,在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主持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写校歌歌词。 马一浮作的这首歌词,因为引用了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读起来有时比较拗口,竺校长曾考虑改写,但他又觉得,马老作的歌词虽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很能体现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这首“大不自多”歌仍请著名作曲家、当时的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应尚能教授谱曲,并经校务会议通过,正式定为浙江大学校歌。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庆期间,曾任宁波大学校长的浙大土木系44届毕业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团团长)和浙大外文系46届毕业生邓爽,应浙大合唱团老团员的建议,把校歌歌词逐句对应式地译成白话文,以便阅读。

内容

校歌分三章,或曰三段。第一章讲的是国立大学的精神。在旧中国,大学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国立大学,即全由国家财政出钱办的,如清华、北大、中央大学、浙大;交大等;一类是教会办的,如燕京,金陵,圣约翰、华西等;还有一类基本以私人为主办的,名为私立,如南开、暨南等。那么,国立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就是它的综合性、就是“海纳江河”。它不同于专科学校,应当各种学科兼收并蓄。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科繁多,但不外形而上学(即理论科学)和形而下(谓器),就是讲求实际的应用科学。在这样的大学里,礼制 (即制度)是需要的,因为它将规范学校各方面的活动,比如教学,科研,考试,生活管理等,但同时也需要乐、乐主和同,这里意味着大学内部的各方面又需要和谐,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都如此,只有和谐才能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产生合力。因此理论与实践,原则和应用,礼与乐,秩序与和谐,你要知道它们不是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你的所见所闻才会全面,人才会变得聪明。

第二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的精神,发挥校训“求是”二字之真谛。

成均古代表示大学,这里是说,浙江有所大学过去叫求是书院。所谓“求是”实际即启发你去追求真理。人只有求真,才能善,才能美。习坎从易经中来,代表水。水之美德为渐、为默、为恒。古诗日:“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有“江河万古流”。大家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江水是否默默地、不间断地永远朝东流去,这里启示我们为学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纶天下之才。“无曰已是”四句是校训“ 求是”的真讳,即别认为已很正确,已经找到真理,而要不断去追求,即无曰遂真,而要求真。“靡革匪因”二句说明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革新,不要因循守旧,而革新又需要继承(因袭),这里实际有创新的意思。那么,如何能创新呢?就要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奥秘。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才能真正走在群众的前面。这里浙大的精神就是要求是,要创新,要循序渐进,锲而不舍。

第三章讲的是浙大的使命。使命是什么?就是培养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校时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所谓念哉典学,理念“使命”就是学习,但不是死读书,要学会深入思考,要思想深刻,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学问是多方面的,我校有文理工农医……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局部,要兼总条贯,即要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理工的学点文、艺,学文法的学点科技知识。但又要知至知终,知道自己的根本目的,不能样样涉猎,样样不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若金之在熔,即经过锻炼,成章乃达,完成漂亮的文章,当然这里意指成才。但这样的人出校后,你要求发展还要立足于群众之中,所谓尚亨于野,而且要有广阔的胸怀,不要去搞小宗派,只谋一己之利。也只有这样的人材才能建设好国家,让世界来认同。

革登组合在一起读音

拼音:dèng 。同【镫】字。马鞍两旁的脚踏。

以上读音、释义:①见《汉语大字典》4350页;②见《中华字海》1577页。

尼采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

一个敢于奋进前行的人,走的是常人不敢走的路,做的事是常人不敢想的事,得不到常人的理解。而这些人不能理解这个人行动的意图。在不能理解的状况下,必然产生恐惧、怀疑、反感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是人对自我认识肯定的本能反应。但是作为一个智慧,而且能够思考的人是能够逐渐去理解消化的,但是对于不善于思考,只是感性的浮于情感缺乏理性的人而言,那么这种负面情绪就不能得到遏制。所以当这个人遇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这些人本能反应就是否定这个人达到肯定自己的目的,这种否定因为前面提到的某种负面情绪的化学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嘲笑、诋毁等过激表现。

但是,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永远是那些永远攀登,敢于奋进,富有创造力,忍受寂寞,忍耐常人不理解、嘲笑、怀疑甚至诋毁的创造者推动前行的,因为他们敢于开拓,我们每一天都会有新发展。即使一时失败,但是也为后来者带来了经验和教训,为后来者的成功做出贡献,相比那些什么都不去做却只是感性而自私的满足自身心里需要的嘲笑者只是停滞不前,而这些创造者即使失败却用行动在前行。创造者即使跌倒的地方,也远高于那些嘲笑者。

创作者的失败虽然让人遗憾,但是他同样是对后来者的一种鼓励,他的存在永远是强光指引着后来者,也因为那些嘲笑者的带来的黑暗,让他们的光芒更加灿烂,引人注目,不能被无视。

楼主,这句话尼采说的真好,其实如果要想说透彻,真的不是一句半句就可以说明白,以上只是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TAG: 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