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宁国是湖北哪里的移民 宁国 下江南

5000℃ ERNEST

安徽宁国是湖北哪里的移民宁国 下江南

现在有很多宁国人祖籍在湖北,是由什么历史事件造成的

太平天国时期,清军与太平军在宁国这里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拉锯式战争,宁国"十室九空",曾国藩奏请清政府移湖北应山等地的人到宁国.所以现在宁国到处都是湖北人

谁知道宁国是哪里的地方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安徽县(市)首位,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县(市)之一。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宁国自东汉208年置县,至今有近1800年历史,是江南著名古邑,千百年来,移民迁徙垦荒生息形成了宁国“土著少,客藉多,五方杂居,风俗不一”的市情和多元的移民文化底蕴,造就了宁国人豁达、包容的宽广胸襟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思维。

宁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农特名产荟萃,是驰名神州的“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较强的工业基础使宁国成为皖南最具影响的工业城市。尤其是大自然赋予宁国的山清水秀、清新空气和宜人气候,造就了极佳的生态环境,成为宁国最重要的特色。 宁国民风淳朴,崇尚信义,交通便利,生活、生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业已成为皖南地区现阶段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生活、兴业的理想乐园。

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宁国加快了“融入苏浙沪、参与长三角”的步伐,正以加速建设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市为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厚实的工业基础,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制造业零部件加工配套基地,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精心构筑长三角大都市的后花园。 “梧桐萋萋,有凤来栖”。宁国正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来宁国投资兴业,共图发展。

我的祖辈是从湖北应山迁徙到的安徽宁国俗称湖北下江南大概在1900年左右!听老辈人讲有个义门陈氏的典故

我祖籍江西九江,迁到宁国八百余年,堂名为“义门世家”,你呢?典故:宋真宗时期,陈氏一家三千人,仍不分家。由于粮食不够,便向朝廷借粮,但不还。长此以往,朝廷负担不起,被皇上强迫分家。

谁知道湖北下江南是怎么回事??

因太平天国运动和瘟疫皖南一带人口几乎灭绝,清廷大批从湖北随州等地迁移人口到皖南。

  据史载:清朝咸丰时,因宣城是通往江苏、浙江两省的交通要道,成了清军与太平军争夺的军事要地,拉锯式战争长达八年之久。皖南等地灾难极重,房屋被焚烧,财物被掳掠,青壮年男丁被强服兵役,人民死于兵火者十之三,老幼他乡,境内田地荒芜;之后又瘟疫流行,无医无药,死亡率达十之七,故十室九空,形成日听狼嚎,夜闻虎啸,荒凉、恐怖、悲惨的局面。同治末至光绪初,清政府迁两湖、河南等处农民携家带口前来垦荒生产,繁衍人口。其时,湖北省大旱,直到农历五月十三始降大雨,才整田栽插老秧。秧刚栽罢,政府就催逼上路。

  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江南苏、皖、赣激战数年,尸横遍野,加之瘟疫流行,以致“人相食”、“死亡枕藉、无人掩埋”,成为无人区。时两江总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36393133督、清朝重臣曾国藩上书清政府移民,出告示招垦于楚豫,并在各县设“劝农局” 布告乡里。湖北应山人(今湖北广水市)、隋州人闻讯,亦因战乱和饥荒,在家乡难以维计,便纷纷举家迁徙江南。其间先后移民到江南的有张、颜、魏、熊、明、喻等姓氏,分居在安徽的宁国、广德等地。光绪年间湖北应山又连遭水旱灾害,在先期移民的劝告下,先后有两千余户上万农民大下江南。除以上姓氏外,还有杨、雷、华、胡等姓。他们多是同姓、同宗、同湾或亲朋结伴而去;聚籍、聚族而居。其后代至今仍保留湖北语言,并成为皖南地区的独特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