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应该如何治疗? 心律失常治疗原则

5119℃ LOREN

心律失常应该如何治疗?心律失常治疗原则

心律失常怎么办?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

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 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的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和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

1、自律性增高 心肌细胞自律性即心肌细胞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自律性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以及希一浦系统的正常电生理特性。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比其他部位的自律性都要高,窦房结以下的起搏点(称次级起搏点或潜在起搏点)受到窦房结激动的抑制而不能表现出来,一旦窦房结的自律性低于某一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或次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升高而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时,自律性较高的次级起搏点就代替窦房结发出激动,触发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其中由于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导致的异位搏动称逸搏或逸搏心律,而由于潜在起搏点兴奋性异常升高所引起的异常搏动称为早搏或心已动过速。

心脏本身病变(缺血、炎症、负荷过重等)或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均可使心脏组织自律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也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临床导致心脏自律性升高的因素如:①交感神经张力升高;②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③儿茶酚胺分泌增加;④电解质紊乱(血钾降低、血钙升高);⑤代谢异常(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 pH值降低、血氧分压降低);⑥体温升高;⑦机械性刺激(如导管检查)⑧药物影响。

2、触发激动 触发激动由后除极引起,后除极牌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

早期后除极发生于动作电位复极过程(1~3相)中,尤其2相平台期。由于早期后除极紧跟前面的动作电位并由其引起,故又称第二次超射。早期后除极所引起的期前激动将产生与前一激动联律间期相对固定的早搏,这种情况常表现为良性心律失常。早期后除极的发生可能与除极时K+通透性下降有关。

延迟后除极是在动作电位复极完成后发生的短暂性、振荡性除极活动,也是由于前面的动作电位引起。延迟后除极可以是阈下刺激,但当其增大到足以使膜电位到达阈电位时,即可产生紧随后除极的触发激动。延迟后除极的发生主要与心肌细胞内Ca2+大量增加有关。无论早期后除极还是延迟后除极,因为如果没有前面的动作电位,后面的触发活动也不会出现,所以称此激动为触发激动。触发激动常见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低血钾、高血钙或洋地黄中毒时。

二、激动传导异常

心脏激动的传导异常分传导障碍和折返激动两大类。

传导障碍是指激动沿传导系统传导的速度减慢(传导延迟)或传导中断(传导阻滞).其发生的基本原理有三:①组织处于不应期;②递减性传导;③不均匀传导。折返激动是指心脏激动沿一条途径传出,又循另一条途径返回原处,再次激动心脏的现象。单次折返引起早搏,连续折返导致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产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①激动下传的途径中必须有传导速率和不应期不相同的两条通道,二者相连成环。②上述两条通道中一个存在单向阻滞。③上述环路中任何一点的不应期要短于激动环行运动的周期。Hoffman和Rosen又将折返进一步分为随机折返和顺序折返两大类,随机折返常见于房颤或室颤;而顺序折返可引起大多数心律失常。这两种折返的主要区别在于随机折返的环路大小和部位随时间不断发生改变,而顺序折返的环路和部位则相对固定。

三、激动起源和传导均异常一并行心律

并行心律是指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起搏点,形成两个固定心律,由于异位起搏点周 围存在保护性传人阻滞,故其激动不受窦房结激动的影响。并行心律须靠心电图进行诊断, 其心电图特征是:

(1)两种心律各有其固定节律,即异位节律点引起的 QRS波群之间距离存在一个最大公约数,此公约数便是异位节律点的自明期。

(2)两种心律各有其固定的QRS形态。

(3)两种心律的激动相遇时可以呈现融合波。

(4)保护性阻滞的存在,即异位心律不受窦性激动的干扰。保护性阻滞是产生并行心律的关键,但目前对保护性阻滞产生的原因仍未完全阐明。

心律失常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其他疾病诊断一样,要分三个步骤进行,即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对心律失常的病因、性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弄清楚,从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

心律失常预防:

完全预防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医生感冒心律失常。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哪些呢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

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这就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以上内容就是专家为大家所介绍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对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引起一定的重视,如您对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作出详细解答。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包括发作时治疗与预防发作。除病因治疗外,尚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态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子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常按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来分类(Vaugham Williams法)。Ⅰ类药抑制0相除极,曾被称为膜抑制剂,按抑制程度强弱及对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不同影响,再分为Ⅰa、Ⅰb和Ⅰc亚类,分别以奎尼丁、利多卡因和恩卡尼作为代表性药物。Ⅱ类为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以胺碘酮为代表性药物;Ⅳ类为钙内流阻滞剂,以维拉帕米为代表性药物。近年又SicilianGambie分类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破坏致心律失常的病理组织,仅使病变区内心肌细胞电生理性能如传导速度和(或)不应期长短有所改变,长期服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而临床应用时宜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熟悉几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包括半衰期、吸收、分解、排泄、活性代谢产物、剂量和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或激光消融以及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摒住气等。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中止折返形成。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用高压直流电短暂经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正常和异常起搏点同时除极,恢复窦房结的最高起搏点。为了保证安全,利用患者心电图上的R波触发放电,避免易惹期除极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称为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治疗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时则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

晚近对严重而顽固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反复发作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伴显著循环障碍、心源性猝死复苏存活者或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率极快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主张经临床电生理测试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后,静脉内或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根据药物抑制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判断其疗效而制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无效者,结合临床电生理对心律失常折返途径的定位,考虑经静脉导管电灼、射频、冷冻、激光或选择性酒精注入折返径路所在区心肌的冠脉供血分支或手术等切断折返途径的治疗。

预后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大多预后良好;但QT延长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易演变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预后不佳;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且心室率很快时,除易引起严重血流动力改变外,还有演变为心室颤动的可能,但大多可经直流电复律和药物治疗控制发作,因而预后尚好。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立即威胁病人的生命。房室结内阻滞与双束支(三分支)阻滞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有显著差别,前者预后较好而后者预后恶劣。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如本身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障碍,又不易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一般尚好,但如基础心脏病严重,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者,预后一般较差。

【治疗】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心、交感、神门、枕。

配穴:皮质下、小肠、肾,心动过速加耳中,心房颤动加心脏点。

心脏点位置:屏上切迹微前凹陷后下缘。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主穴3~4个,酌加1~2个配穴。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如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取耳中为主穴,配主穴2~3个,留针30分钟~1小时;心房颤动取心脏点为为穴,加配2~3个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手法应轻,以防晕针。留针期间,均宜行针2~3次。每日治疗1次,重者日可2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70例各类心律失常,平均有效率为58~100%[5,6]。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心、小肠、口、神门、三焦。

(二)治法

每次取3~4穴,先用耳部信息探测仪,在在所选耳穴区探及阳性反应点,然后在7×7cm之伤湿止痛膏中央放一粒王不留行药籽,贴于耳穴上,按压5分钟致耳部发热。每日按压3~4次,3~4日换贴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4例心动过速,结果,显效23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10]。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为2组。1、心俞、内关;2、厥阴俞、神门。

配穴:早搏加三阴交,心动过速加足三里,心动过缓加素{1},房颤加膻中、曲池。

(二)治法

主穴每次一组,据症加取配穴。患者取卧位,背俞穴应在穴之外方2分处呈45°进针,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胸放射,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刺激3~5分钟起针;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强刺激,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运针1次。如为心动过缓,留针5~10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自觉症状、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均有好转;无效:自觉症状、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均无改变。

针刺治疗各类心律失常322例,其中冲动起源失常显效率40.6~57.6%,总有效率64.1~84%;冲动传导异常者显效率0~10.6%,总有效率19~26.5%[2~4]。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3组。 1、鱼腰;2、内关;3、迎香。

鱼腰穴位置: 眉的中心。

(二)治法

病人静卧,接心电监护仪。上述三组穴位任选一组,均取双侧。迎香穴用2寸针向外下沿鼻唇沟斜刺1.5寸,提插捻转数次,以后每隔2分钟提插捻转数次;内关穴快速进针,给予中、强度刺激。上述2组留针20分钟。鱼腰穴用1.5寸针平刺入皮下0.5寸,得气后留针3分钟,中间行针1次,呈中度刺激。如无效改用药物治疗。

(三)疗效评价

本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速)共102例,显效52例,好转28例,无效22例[7~9]。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内关、间使、郄门、三阴交。

配穴:足三里、心俞、膻中、肾俞。

(二)治法

主穴交替选用,每次二穴,效果不显加取配穴。进针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每分钟120次,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通电15~30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60例,总有效率71.7%[1]。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77~278。

[2]高镇五,等。针灸治疗心律失常16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3;3(6):7。

[3]吴帼如,等。针刺治疗心律失常52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1982;(创刊号):29。

[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等。针刺治疗心律失常。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38,北京。

[5]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56。

[6]渠敬文。耳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中医杂志 1989;30(12):6。

[7]王新,等。针刺鱼腰穴控制室上性阵速。河南中医 1991;11(6):36。

[8]顾国龙。针刺内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会。山西中医 1996;12(1):29。

[9]马玉琛,等。针刺迎香治疗快速心律失常6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6;16(5):21。

[10]李淑萍。耳穴贴压治疗心动过速34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1;10(2):5。

[11]管遵信。耳针治疗心律失常 。中国针灸 1997;17[10]:618。

心律失常怎么彻底根治?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在给予心律失常患者长期药物治疗之前,应该先寻找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了解基础心脏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对于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或是患者的心理负担,必要时给与对症治疗。 目前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有些能加速终止心律失常的发作;有些显著减少心动过速的复发,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有些药物则通过减少心律失常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疗法、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一:饮食疗法     通过饮食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患者在饮食上要以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猪心等。夜间心慌明显者,宜在睡前饮剂莲枣汤。反复心悸且伴胸痛者,宜食蜂蜜、大枣、无花果、核桃仁等。忌大量食用含高脂肪的食物。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二:音乐疗法    通过音乐治疗心律失常。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选用情调悠扬、节奏徐缓、旋律清逸高雅、风格娟秀的古典乐曲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轻音乐为好。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则应选用情调欢悦、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音色优美的乐曲或歌曲。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三:针灸疗法    目前,一些针灸疗法对于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基本上是依据循经取穴原则,通过针刺作用,调节经络、脏腑之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趋于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多取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针法治疗具有简便易行,作用迅速的特点,这也是心律失常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    有些心律失常患者是由于在过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紧张下出现早搏、心动过速等。这类心律失常通常为良性,通过休息、情绪调整能消失,不必使用药物治疗,若长期不能消除,也需用药治疗。    总之,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病情或是遵循医生的建议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