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IS-LM模型,求解!谢谢 is lm模型名词解释

330℃ EDWIN

宏观经济IS-LM模型,求解!谢谢is lm模型名词解释

简述IS-LM模型。

"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模型简介】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I(r)=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Y)+L2(r)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

  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

  I=I(r),r为利率

  则可获得收入Y与利率r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投资乘数影响,曲线位置受自主性支出决定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

  M/P=L1(Y)+L2(r),其中,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L是货币需求。

  通常将M/P视为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Y与利率r,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大小由实际货币量对利率和收入分别的敏感度决定,而位置由实际货币量决定。

  将IS-LM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

宏观经济学里的IS-LM曲线怎么解释

IS-LM曲线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它反映物品与劳务市场均衡时产生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LM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它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扩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S—LM曲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

试述IS-LM模型与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一道论述题,希望能回答的详细些,谢谢!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1)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和LM曲线形状的关系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2)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形状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当IS水平,LM垂直时,即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宏观经济学中关于IS—LM模型

图形画不出来,不过你可以把IS和LM曲线想象成“×”号——向下倾斜的IS曲线和向上倾斜的

LM曲线。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得总需求在每个利率上都减少,故体现在IS曲线的向左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每一收入水平上的利率减少,体现

在LM曲线的向下移动。两者合力的结果是均衡利率必定减少,而收入不确定。

因为IS的紧缩性移动使得收入减少,而货币扩张又刺激了利率的降低和

投资的提高,最终收入增大还是减少取决于到底哪个移动力度更大一点——货币扩张多,则收入增加,反之则减少。

以上的分析是基于一个封闭的经济

体,即忽略了进出口。

如果加上进出口贸易,并假设是小国开放模型,即利率水平是由世界均衡利率固定的,不取决于小国的储蓄或国外净投资。首先假

设本币实行浮动汇率:

此时,财政紧缩和货币扩张的效果同前,但把均衡利率拉低到了世界均衡利率之下,导致资金外流,本币的汇率贬值。汇率贬值之

后刺激了净出口,使得IS曲线向右扩张性移动。只要利率低于世界均衡利率,对外净投资一直增加,货币一直贬值,直到IS移动到和LM曲线和世界均衡利率三

线交一的地方(世界均衡利率是条水平线,可以想象着加到IS-LM框架中,图还是画不出)。此时,又获得了均衡。均衡的结果是,利率当然还是不变的,而均

衡的收入水平增大了。即此政策的合力是货币贬值和收入增加。

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则仍然想象一个“×”号和一条过“×”交点处的水平线。IS

向左移动和LM向右移动使得货币有贬值的压力,央行为了稳定汇率,必然抛出外汇,买进本币,这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LM紧缩性移动。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

IS、LM和水平利率线三线交一,当然,此时的交点位于以前的左边,因为IS、LM线都是向左移动的。最后均衡的结果是:汇率不变,利率不变,但均衡的收

入减少,经济衰退。

中国的情况是比较接近小国开放固定汇率模型的,以上已经分析到了。至于大国开放模型,是介于封闭和小型开放模型之间的,比较

复杂,恕在下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