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算法选择了一个有逆元的固定多样式a(x),那么它的逆元a-1(x)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582℃ JERRY

AES算法选择了一个有逆元的固定多样式a(x),那么它的逆元a-1(x)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小亮在做一道乘法题时他把一个因数20看成了23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多了960,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6400

分析:

另一个因数:

960÷(23-20)=320

正确的积:

20x320=6400

扩展资料:

除法运算

1、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意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注意:

零不能做除数和分母。

有理数的除法与乘法是互逆运算。

在做除法运算时,根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若在算式中带有带分数,一般先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若不能整除,则除法运算都转化为乘法运算。

编一VB应用程序。要求如下: ⑴ 随机产生20个学生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成绩,存入一维数组中,并显示结果;

这道题的完整答案:所需控件:一个text1,一个command1按钮

其属性设置:text1的multiline属性设为true(即可以接受多行)

command1是数组控件(共四个,见上)。

Option Base 1

Dim x() As Integer

Dim i, j, k, p, t, y, z, s As Integer

Dim a, b, c, d, e As Double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ndex As Integer)

ReDim Preserve x(21) '重新定义一个有21个元素的一维数组x

k = UBound(x) - 1 '把一维数组x的下标上界减1剩下就是20个元素(学生)了

Randomize '随机数的初始化

Select Case Index

Case 0

Text1 = "随机产生" & Trim(Str(Val(k))) & "个学生的成绩:"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For i = 1 To k

x(i) = Int(Rnd * 100)

Text1.Text = Text1.Text & x(i) & " "

Next i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Case 1

Text1 = Text1 & "20个学生中最高分的是:"

y = x(1) '假设第一学生的成绩最高

For i = 1 To k

If y < x(i) Then '把第一个学生的成绩与其余的19学生两两对比找出比第一个学生的成绩要高的学生

y = x(i) '如果找到要高的就互换

End If

Next i

Text1 = Text1 & Str(Val(y)) & "分"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20个学生中最低分的是:"

y = x(1) '同样的思维,假设第一个学生的成绩最低

For i = 1 To k

If y > x(i) Then '把第一个学生的成绩与其余的19学生两两对比找出比第一个学生的成绩要低的学生

y = x(i) '如果找到要低的就互换

End If

Next i

Text1 = Text1 & Str(Val(y)) & "分"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20个学生中的平均分数是:"

j = 0

For i = 1 To k

j = j + x(i) '先求20个学生的总分

Next i

s = j / (k) '总分数除于人数得平均数

Text1 = Text1 & Str(Val(s)) & "分"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Case 2

For i = 1 To k

y = x(i) '将所有同学们的分数逐一赋给变量y

Select Case y '在所有分数中查找符合条件的分数并进行计算人数

Case 0 To 59

e = e + 1

Case 60 To 69

d = d + 1

Case 70 To 79

c = c + 1

Case 80 To 89

b = b + 1

Case 90 To 100

a = a + 1

End Select

Next i

Text1 = Text1 & "0~59分的人有:"

Text1 = Text1 & Str(Val(e)) & "个人"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60~69分的人有:"

Text1 = Text1 & Str(Val(d)) & "个人"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70~79分的人有:"

Text1 = Text1 & Str(Val(c)) & "个人"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80~89分的人有:"

Text1 = Text1 & Str(Val(b)) & "个人"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90~100分的人有:"

Text1 = Text1 & Str(Val(a)) & "个人"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Case 3

For i = 1 To 19

For j = i + 1 To 20

If x(i) < x(j) Then

t = x(i)

x(i) = x(j)

x(j) = t

End If

Next j

Next i

Text1 = Text1 & "成绩由高到低;"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For i = 1 To 20

Text1 = Text1 & x(i) & " "

Next i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Text1 = Text1 & vbNewLine

End Select

End Sub

这个是大学选修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练习题,求大神解答,在线等!!!请标号答案序号,多谢!!!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语言特别精确的特点。数学教学课可以说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课。特别在低年级尤为重要,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第一册数学教材中学生已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像比较9+6( )8+6,部分学生可能还要先算出得数再比较,在这里要教给学生不一定要计算,先去观察,启发思考,学会估算,为以后的估算教学做铺垫,这样比较大小的例题很多,再如9+4()9,13-9()13。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指思维的路径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维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布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如9加几的进位加法,出示9加3,让学生思考怎么计算。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的“凑十法”,只要学生说得正确,都应给予肯定。像这样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去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是要求学生能在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

如8加5的进位加法,有的学生说不一定用凑十法算,我把5分成1和4,8加1得9,再用9加4得13,因为9加4的知识前面已经学过,掌握得比较牢固。对于学生的这种独创方法也应予以肯定,使学生产生满足要求感,使其在今后能去独创思考。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这是培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有关部分的习题及答案 如下题,求答案 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

(1)计算:变动成本率,设盈亏平衡点的固定成本为a,边际贡献率为b,

则有:a/b=12000,

(a+4000)/b=(12000+16000)

得出:边际贡献率b=25%,所以,变动成本率=1-25%=75%

(2)计算未增加4000元以前的固定成本总额

通过上式(1)计算得出固定成本a=3000元

(3)计算固定成本增加的幅度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增加的幅度

固定成本增加的幅度:(4000-3000)/3000*100%=33.33%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增加的幅度:(16000-12000)/12000*100%=33.33%

TAG: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