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524:在数学中1+2=3为什么在哲学中1+2不等于3?有可能等于6或者是负数为什么?

2114℃ JIMMY

哲学问题524:在数学中1+2=3为什么在哲学中1+2不等于3?有可能等于6或者是负数为什么?

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三?

“1+1=3”这在我们这里已经是一个严肃的存在。领导不仅大会上这样说,小会上也这样讲,还请来一批专家认真解释和证明了这个命题,组织学习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一定要让广大群众都必须明白1+1=3的重要意义,只有1+1=3才是绝对正确的。

A传统的说法倾向于认为1+=2,但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1+1过去曾经等于2,但它不可能永远等于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等于3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的。

B 观点也保守地说,其实2也好,3也罢,都小于5,。我们知道数学上有一个有名的原则叫“四舍五入”,2和3都是被告舍的范围,所以等于3和等于2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为什么1+1=2而不等于3啊?

1+1=2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公理法是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 物理学与1+1=2的关系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通常它们代表着: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

1+1>2?请从哲学角度解释一下?

上面的都有道理,不过显得太马哲话了。我给你一个哲学的视角和思路。

(1)1+1=2,是数学和逻辑的思维方式,是纯粹形式化的一种表达,所以,只有在数学中和逻辑推理中才成立。

(2)1+1>2,是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日常生活而言,譬如一男一女的结合(1+1):然后生出一个小孩。1+1=1,生出两个小孩1+1=2,。生出三个小孩。1+1=3。所以,在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的1+1=2这种情况,但是却存在1+1=1或者2或者3或者4……n这种情况,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生活不仅仅包含数学所罗列的逻辑的、形式化推衍的部分(这一点也可以看做数学被认为“无用”的原因),尽管数学自自以为包罗万象,但是实际上数学中中规中矩的推理始终不能包含整个生活的全部,这也是哲学高于数学的地方。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问题(1+1>2)说明,哲学是面向整个生活、人生、世界的。哲学并不远离具体的生活,恰恰相反,它一直关照着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