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是佛’该怎么理解呢?能不能理解成:觉悟了的心就是佛,觉悟的心之外没有佛?

7688℃ 陈晓红

怎么理解即心即佛

据《坛经》记载,法海初参惠能,就问怎么理解“即心即佛”.惠能回答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见法海还似懂非懂,就又.

‘心即是佛’该怎么理解呢?能不能理解成:觉悟了的心就是佛,觉悟的心之外没有佛?

"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何解?高手进,不懂别打扰!!!

佛因心悟 心以佛彰 若悟无心 佛亦不有 道本无心 无心名道 若了无心 无心即道 语出大藏经《先觉宗乘,卷四‧杨光庭》:「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净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曰:云何无心是道?净曰: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 唐天宝三年,唐玄宗遣中使杨光庭入司空山「求佛」与「问道」于本净禅师.本净禅师为当代禅宗高僧,亦精通易卦、儒家之学,师少入观修仙道,潜心修练,深觉仙道非究竟之法,遂弃道学佛,师俱足佛道二法精髓,为当代佛道奇才.本段问答即是本净禅师与杨光庭之间的问答.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意思???

作佛是心,心就是我们的清净真如之心,心开窍悟心即是佛,所有一切的成就都是归功于心,就是从心感应无所不求,成佛也是从心而成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怎么理解?

用心体会

人成即佛成?怎么理解?完整的原话怎么说?

太虚法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对于太虚法师而言,他作为一位出家人,佛陀就是他的导师.而作为世间的一个人而言,人所做的一切,包括佛事,都与“人格”有关.佛陀也是如此.最终完成的,都是最高尚的人格.人格圆满了,打破妄想执着,做到一尘不染、无有挂碍、无所住而生其心,得无所得处,佛果也就完成了.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离不开做人处事.为人处事都做不好,更谈不上成佛了.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怎样理解呢?

六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真心无念,无妄念也.即心不动,真心现前.故云「前念不生即心」.佛即觉也,觉即无妄.觉念一灭,佛亦不在.故云「后念不灭即佛」.两句之重点是「即心即佛」,即是「不生不灭」,所谓「妄念不生,觉念不灭」是也.

怎样正确理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是顿教心地法门,直指人心,就是无修无证,破迷开悟.为什么呢?因为佛不从修得,众生与佛是一不是二.六祖说,“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见性成佛,性就是众生本性,众生本性就是佛性,就是自性,本心是体,本性是用,见性也就是见到真心本来面目,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简单说就是从迷惑颠倒中觉悟,就是正知正见,就是佛.此处的佛一般不是圆满的佛,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也可以说是分真即佛.特别是圆教的开悟,不历修证,成就分真佛,即悟即证,但是要继续圆满,就需要进修了. 开悟的楞严,好好学楞严经,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懂了楞严经就是得了佛身,就是明心见性

如何理解心中有佛

就是把佛陀对于我们的教导,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都能够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如果是专门念佛的人,那么心中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佛在净土经典当中的的教诲.心中时时刻刻都有阿弥陀佛! 不是忆佛就是念佛,不管是行、住、坐、卧心中不离佛号.

请赏析“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见我非僧”.

1、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弘一大师的联语(对联, 俗称对子, 又称联. 那么又怎么见得以前的我不是僧人(悟道者)呢,说白了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应无所著而生其心.如果你说你在度众生,或说你度了多少多少众生,即落入“相”中.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此“名”,非名,是名而已.著相修行千百劫,离相修行刹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