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变暖对北极影响非常大?(北极为什么会变暖)

5968℃ ELLEN

为什么全球变暖对北极影响非常大?(北极为什么会变暖)

北极为什么会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专家释疑全球持续变暖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早期农业就已引起全球变暖 美国科学家发现史前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 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 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 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拉迪曼承认,研究结果非常容易引起争议。 科学家预测本世纪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7日说,科学家通过两项最新研究预测,即使现在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纪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预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的成果将由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评估,收录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 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他认为,由于海洋存在“热惯性”,对温室气体等外界影响的反应有所滞后,本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只不过是以前排放温室气体的后果。 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古代农民的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一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新现象,它可能持续了数千年。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威谦·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地球会比现在低2摄氏度,蔓延的冰盖和冰川会影响世界很多地区。

全球变暖北极的动物有什么影响?

1.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人们都知道北极熊是冰雪世界的“王者”,身为游泳高手的它们怎么会被淹死?但科学家的最新调查发现,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传统领地”受到严重影响,它们不得不到更远处寻找食物,漫长的海上跋涉导致少数北极熊因精疲力竭而被淹死!痛心的事实再次给人类敲响气候变化的警钟。据英国媒体2005年12月18日报道,带领这项调查的是海洋生态学家查尔斯·莫奈特博士,他近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海洋哺乳动物会议上提交了最新研究成果。

参与调查的科学家指出,北极熊的数目正在下降!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岸,他们短短1个月间发现了4具北极熊尸体。经过详细考证和研究,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些北极熊很可能是因为长途跋涉觅食而被淹死在途中的。

原来,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北极周围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地盘不断受到“蚕食”,找寻食物也越来越困难。很多时候,为了觅食,它们不得不在海里游上大约100公里。

虽说北极熊也算游泳能手,但它们其实擅长在靠近海岸的地方游。而且,漫长的海上寻食路导致它们精疲力竭、体温降低、抵抗力相当虚弱,如果碰到海里的大风浪,就很容易被淹死在海里。

莫奈特等科学家认为,在北极,类似这样的北极熊被淹死的情况很普遍,因为近20多年来,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被迫长途寻找食物的北极熊数目已经明显增多。莫奈特说,因长途跋涉觅食导致的死亡可能是北极熊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未来北极的冰层进一步融化,此类北极熊死亡事件或许还会增加。

此前的一些研究也认为,北极熊是气候变暖最大的受害者。以加拿大的哈德逊湾为例,那里的北极熊夏天在岸上生活,这时捕食海豹必须跋涉将近100公里,非常辛苦。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海面结冰时间不断推迟,母北极熊的体重越来越轻,随之而来的是生殖率和幼崽成活率的下降。

北极熊遭遇的生存危机是全球变暖的又一证据,气候变化问题也再次摆在全人类面前。2005年10月,科学家提出,最新研究数据表明,今年夏天北极冰盖的缩小幅度比往年都大,这表明北极地区夏季气温已经升到历史最高纪录。

有些学者甚至预言,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得不到改善,那么到本世纪末,北极的冰盖夏天将会消失,未来唯一能看到北极熊的地方就只有动物园了。

2.“大汗淋淋的”北极也让生物家们紧张起来,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专家指出,海洋冰面对野生动物十分重要。例如,以海豹为主要食物的北极熊,主要依靠在海洋冰面上捕捉海豹;而母海豹也通常是在冰面上产下海豹宝宝的。而北极气候的变暖、海面冰块消失,直接威胁到北极熊和其他北极野生动物的生存。

加拿大野生生物学家伊恩·斯特林博士也提出了同样的担心。他说,刚出生的熊宝宝比新生儿还要小,而且视力低下,它们必须乖乖地在洞穴中待好几个星期,才能跟着妈妈出去走走。然而,气候一天天变暖,洞穴相继融化倒塌,可怜的熊宝宝们还没来得及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要被活活压死了。

现在,“北冰洋之王”北极熊所赖以生存的“国土”正在一天天缩小。人们担心这些孤独的“君王”会遭遇和恐龙一样的命运。

3.野生动植物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新的证据,因全球变暖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的北极熊,现在又受到化学化合物的危害。这些化合物主要是欧洲用来降低沙发、衣服和地毯等家庭用品可燃性的有毒化学物质。来自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丹麦和挪威的一组科学家发出警告称,他们最近发现一种叫做多溴联苯(PBDEs)的阻燃剂开始出现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尤其是生活在东格陵兰岛和挪威萨瓦尔伯特群岛的北极熊。

关于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北极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仍在进行中。

但是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试验显示,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对动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它们的性别、甲状腺、运动技能和脑功能。

有证据显示,那些和多溴联苯相似的化合物导致出现了惊人比例的雌雄同体北极熊。在萨瓦尔伯特群岛,大约每50只母熊中就有1只长着两种性器官,科学家们将此直接与污染联系到了一起。

“全球自然基金会”的领导人柯林-巴特菲尔德称:“北极现在成了一个化学制品接收器。我们日常使用的居家产品中的化学物质正在污染北极的野生动植物。”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来自美国和西欧等工业发达地区,水流和北行风将它们带到北极后,在北极寒冷的气候下浓缩、沉淀下来并进入食物链.

南极和北极如果因全球变暖而融化,哪个对海平面上升影响大?

南极的影响要高与北极

南极平均冰层厚度约1700米,最厚的地方超过4000米,冰山的总体积约2800万立方千米,所以被称为“冰雪世界”;而在北极地区,冰川的分布面积要比南极小得多。冰层厚度一般约2~4米,冰川的总体积,不到南极的1/10。

南极对海平面的影响大过北极,不是因为南极比北极大。而是因为南极是大陆冰川,如果融化就等于是把南极的冰倒进海里,海平面肯定会上涨。而冰极是海洋性冰川, 本来就是在海洋里的,就是融成了水不会对海平面有影响。

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影响有什么不同吗

北极是全球增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对增暖反应非常 敏感。近几十年来发生在北极地区大气、海洋、陆地领域中 的各种重要的环境变化, 对北极环境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并正在影响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并反馈到人类社会, 进而影 响区域的乃至北半球的经济活动。 极地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对全球大气环流天气气候也会发生影响。 在北极冰冻圈中,封存了大量的碳,其中既有元素 碳、有机碳,也有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冰,可燃冰) 和气态的天然气(石油天然气、煤层和泥炭层等)。北极气 温升高,更有利于发酵菌和产甲烷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加之 北极冻土消融、海冰融化带来的北极地区天然沼泽、湿地面 积增加;北极苔原冰冻时间缩短;河流湖泊、海洋无冰面积 增加等也都导致了北极地区甲烷气体释放的增加。

南极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从时间、空间上来说都是多样 的。近几十年来,南极地区的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西南极的 南极半岛地区,大大地超过了近100 年全球平均增温0.74 的幅度;而在东南极大陆增温并不明显,有些年个别站还有 较明显的降温趋势。 从总体上来说,南极温度升高,其中西 南极一些地区,百年增温率接近2;而南极大陆主体,特别 是东南极大陆冰盖,不但增温不显著,某些地区还有降温倾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