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地轴进动解岁差正确吗?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4920℃ SILVIA

牛顿的地轴进动解岁差正确吗?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牛顿对岁差的解释正确吗?如果地轴不做圆锥运动岁差还存在吗?

正确。不存在。

岁差有两种解释方法只,有一种是对的!

“岁差”即春分点位移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进动引起的。“进动”是指地球自转轴指向规律性的旋转。

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理论力学与天文学相关书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好崇拜你噢,貌似对地理蛮了解。可不可以给我讲讲极移啊,地轴进动啊,岁差啊什么的?谢谢…

地轴象陀螺似的作锥式运动,即是地轴进动,周期为26000年。地轴进动的结果,使地轴所指方向发生变动,从而出现天极的移动和北极星更替现象。 地球的自转,

什么是岁差运动?为什么产生?有什么规律?

岁差和章动

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其周期运动则称为章动。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运动,对恒星的位置有所影响。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是岁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岁差并定出冬至点每50年后退一度。牛顿是第一个指出产生岁差的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绕着黄道面的垂直轴旋转,在空间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000年。

在天球上天极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半径约为23.5°(黄赤交角)的小圆,即春分点每26,000年旋转一周。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首次算出日月岁差为5,035".05(历元1755.0),今值为5,029".0966(历元2000.0)。

英国天文学家不拉德雷在1748年分析了1727-1747年的恒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发现了章动。月球轨道面(白道面)位置的变化是引起章动的主要原因。白道的升交点沿黄道向西运动,约18.6年绕行一周,因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有同一周期的变化。在天球上表现为天极(真天极)在绕黄极运动的同时,还围绕其平均位置(平天极)作周期18.6年的运动。同样,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也具有周期性变化,并引起相应周期的章动。岁差和章动的共同影响使得真天极绕着黄极在天球上描绘出一条波状曲线。

除了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外,地球还受到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吸引,从而引起黄道面位置的不断变化,这不仅使黄赤交角改变,还使春分点沿赤道产生一个微小的位移(其方向与日月岁差相反),春分点的这种位移称为行星岁差。行星岁差使春分点沿赤道每年东进约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