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机械化如何做好田间管理? 油菜的种植与管理

1007℃ GILBERTO

油菜机械化如何做好田间管理?油菜的种植与管理

油菜的田间管理

油菜的田间管理,应根据不同油菜品种生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不同生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来调整和满足油菜对养分、水分、空气、温度等生育条件的要求,使其向高产的方向发展。长江流域、黄淮地区的冬油菜越冬期应达到冬发壮苗、稳长活熟的要求,即油菜临近越冬前应长出总叶14~15片叶(包括落叶和绿叶),绿叶8~10片,叶色深绿不发红,叶绿略带紫,根系发达,根颈粗1~1.5cm,叶面积系数在2左右。油菜用间管理主要技术是:

(1)中耕松土,追肥提苗

中耕松土不仅可以消灭杂草,而且还能破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水性能 ,提高土温,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稻田油菜,整地质量差,土壤僵板,理化性状差,早中耕松土就可迅速改变不良的环境条件,促进油菜根系发育。移栽油菜成活返青后,进行第一次中耕。这次要浅锄,主要是锄松根部周围的土壤,使根部通气良好,加速新根生长,中耕深度4~5cm。第二次中耕可在越冬前,结合追施腊肥进行,这次要深锄,使肥料掺入土中,并进行壅根培土。当春季气温回升到3℃以上时,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冬前覆土的进行退土清心,抽薹期进行最后一次中耕培土。

早施提苗肥,能充分利用冬前热量,保进根、叶生长。移栽后7~10天,每亩用人粪尿500kg或尿素5kg,对水追施。第二次追肥在上次施肥半个月后进行,一般每亩用人粪尿750~1000ks或尿素7.5kg左右。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给小苗、弱苗多施些肥;对旺苗要注意肥水控制,适当进行蹲苗。

(2)防冻保苗

黄淮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是:越冬前,苗期有效生长期短,越冬期长,春发慢,花期短,成熟快。针对这一特点,在适时早播的基础上,抓好防冻保苗、狠促春发等管理措施。

防冻保苗措施除了前面所述浇好越冬水外,还要抓好以下几项:

①增加覆盖,壅根盖土。由于温度降低,油菜在越冬期间基本处于“冬眠”状态。此时给油菜增加覆盖物或进行培土盖土,对油菜安全越冬十分有利。一是使油菜与干燥寒冷的空气隔绝,减少土分蒸发;二是把缩茎段保护在土层或覆盖物之中,温度变化小,可使缩茎段免受冻害。据调查,当0~10℃沙土含水量为6.6%,用沙土盖苗的油菜冻害指数为15.88%,而未盖土的冻害指数为61%。据各地经验,盖土时间以日平均温度稳定在3℃左右为宜。盖土过早影响油菜生长发育,油菜受冻后再盖土意义不大。盖土时一般在灌水后土能散开时进行,盖土深度一般5cm左右,盖土的油菜返青以后经过浇水松土,一般能自己破土而出,只有盖土较厚的才需扒土。

②东西行向沟栽。移栽油菜特别沟栽一般冻害死苗较少,采用东西行向,将油菜的缩茎段埋在地表以下,以不掩埋油菜叶为度。当移栽油菜成活后,结合中期松土在油菜行的北面筑起一条小埂;可起到“寸土挡风寒”提高行间温度的作用。据观测,沟内温度比平地提高1.5~2.212℃,5cm以下的温度提高1.1~1.4℃。

(3)化学调控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油菜生长势强,特别杂交优质油菜在三熟制地区容易形成高脚苗,直接影响油菜的早发。近年来,广泛应用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能有效地防止高脚苗,修饰株型,提高抗逆性能,有助于产量的提高。据试验油菜3叶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苗素质明显提高,单株绿叶数比对照多30.8%,根颈粗增15.2%,茎脚高控长率达264.9%,根于重增加15.4%,叶绿素含量高44.1%,硝酸还原酶活性高33.3%,最大叶柄长控长率为48.1%。而且应用多效唑后,分枝数、角果粒数、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改善了经济性状,单产显著提高。

此外,春后要根据不同长相,施好蕾薹肥和薹花期叶面喷肥。北方冬油菜区注意灌好返青水和花角水。长江中下游注意清沟防渍,防止病害发生。

请问油菜出现白叶是什么病,该如何防治?

预防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甘蓝型油菜和抗病性强的白菜型抗病油菜品种。

  2.提倡油菜与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制轮作,或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减少菌源而降低发病程度。

  3.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 种,不宜过早,并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

  4.合理施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达到 “冬壮 春发 ”,稳长不旺,增强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5.开好三沟,春季清沟排滞,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雨水滞留和淹苗;及时摘除下部的老黄叶,减少植株间的互相传播,改善株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摘除的病叶应带出田块,作饲料或堆肥。

  药剂防治

  在秋冬季霜霉病发病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花期加强药剂防治。一般在3月上旬油菜抽薹-初花期时,调查病情扩展情况,病株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药。一般间隔6-8天,连续用药2-3次,每次用水60-70公斤。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 锌可 湿性 粉剂500倍 液、72%霜 克可 湿性 粉剂 600-800倍液、66.8%霉多克可湿 性粉 剂600-800倍 液或 69%安 克锰 锌可 湿性 粉剂900-1000倍液。在菌核病发生地区,可以结合菌核病的防治,与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50%叶 斑净 可湿 性粉 剂1000-1500倍液,混合施用。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刘勇(本报信息编辑室邓 静采访整理)

油菜烂心,叶子长斑点怎么治

油菜病毒病,它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严重病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20-30%,发病愈早,损失愈重。疾病由芜青花叶病毒、油菜花叶病毒、以及烟草花叶病毒侵害引起的,油菜在栽培中受侵害后,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黄斑型,二是枯斑型两种症状,以黄斑型为多。

1、田间识别:(1)黄斑型:黄斑型病株,苗期叶片皱缩,先散生近圆型黄色斑点,以后在黄斑中央出现褐色枯点,抽苔期在新生叶片上,产生密集褪绿小点,正面呈黄色或黄绿色,背面的黄色斑点中央出现细小褐点,在茎、角果上产生褐色条斑,植株矮化,角果扭曲,叶片提早枯黄脱落。(2)枯斑型:枯斑型病株,苗期在叶片上表现褐色枯斑,正反两面组织枯死明显,有的在叶脉叶柄上也产生褐色枯死条纹,病株容易死亡,抽苔后,茎、花梗和荚上产生褐色条斑。
油菜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蚜虫(包括桃蚜、萝卜蚜、甘兰蚜等)。

蚜虫在病原寄主上吮吸3-5分钟,便带上了病毒,再转移到油菜苗上吮吸3-5 分钟,就传毒于油菜苗上,尤其是有翅蚜虫,活动能力很强,范围更广,是主要的传毒媒介,病毒也可以通过病株与健株接触摩擦而传病。油菜苗期是易感病期,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若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70%以下,有利于蚜虫繁殖危害,加速病毒的传播,施氮肥过多,田边杂草多,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也重。

2、综合防治方法:(1)选用丰产抗病甘蓝型品种。 (2)控制病毒源:病毒的寄主较多,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有杂草,病毒病普遍发生的原因就是有充足的毒源存在。应将田间杂草铲除干净,并将杂草用于沤肥,以减少病毒病毒源,这是减少病毒病发生的关键。(3)消灭传毒媒介: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是蚜虫,应大力消灭蚜虫.

其方法:①.苗期喷药:蚜虫体小,又在叶背危害,初期往往被忽视,如等油菜苗出现斑点再防治,已造成损失,必须在苗床期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或20%苦参碱1500倍液喷雾,注意正反面都喷,以消灭苗幼期蚜虫。 ②.喷起身药:移栽油菜时,在需移栽前2-3天,在苗床上喷起身药,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这样既可省用药量,又可推迟减轻大田苗期因蚜虫传毒的病毒病害。③.田间诱杀:利用黄色对蚜虫有强大引诱原理,用塑料薄膜和木板制成诱杀板,木板可大可小,将木板插入田间,在板上贴上薄膜,用黄色广告粉配上杀虫药液,涂在薄膜上,可直接诱杀蚜虫,一亩地可设置8-10块,板应高出油菜苗,5-7天涂一次黄色药液。 ④.连续防治:蚜虫繁殖能力强,有翅蚜可能从另一块地迁飞而来,大田、苗期应每隔5—7天施一次防治蚜虫的药,连喷3-4次,以达到彻底消灭蚜虫。没有传毒媒介,病毒病不会发生,油菜苗床期和大田苗期没有控制好,成株期还可流行。(4)合理密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也可减轻危害。

可以施用沃叶水溶肥,提高油菜的抵抗力,效果更佳。

甲维虫螨腈能打油菜l吗丶?

油菜又名油白菜、苦菜,由于它的种子含油量高,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但是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加强油菜的病虫害防治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1、菌核病

菌核病在油菜出苗至成熟时皆可发病感染,尤其是在花期时发病率最高,菌核病的危害大、范围广。发病时会危害油菜茎杆、花叶等部位,发病时发病部位会出现浅褐色的病斑,随着病情发展变为灰白色,如果田间湿度较高,病斑还会出现溃烂现象,而溃烂出也会长出白色状霉菌层。

防治方法:在油菜花期时要中耕培土2-3次,这样能促进油菜根系生长,还能预防菌核病,在雨后要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的控制肥料的比例,在花期喷洒多菌灵又有效防治菌核病。

2、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长期阴雨等天气造成田间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危害油菜的叶片部位。叶片发病时叶片正面会出现灰白色或浅黄的不规则病斑,一旦出现病斑,会接种出现多个病斑,而且还会有相互连接的情况,在病情后期,叶片会大面积的枯死状况。

防治方法:霜霉病防治方法和菌核病类似,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在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病菌扩散,在病情初期可喷洒安克锰锌防治。

3、蚜虫

蚜虫是危害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它遍布我国油菜的主要生产地,在冬季干燥环境或缺失水分的土壤中较为泛滥。蚜虫会啃食油菜的幼嫩组织,除了会对叶片造成损失外,它还会留下自身的分泌物,对植株生长造成巨大影响。而且蚜虫还是多种病害的传播者,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蚜虫防治要结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首先要做好中耕处理,在开花前要中耕培土,合理密植,确保田间的通透性。而当蚜虫数量较多时,可以喷洒抗蚜威水粉散粒剂防治,每隔一周一次,连续2-3,效果较好。

4、青虫

青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啃食程度视生长龄不同而不同,三龄的青虫会在短时间内会将全株啃食干净,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对油菜损失极大。和蚜虫有些类似,它的粪便也会对油菜生长造成影响,危害植株的生长健康。

防治方法:对于青虫的防治,可采收人工捕捉方法,及时清除病叶、老叶、黄叶植株,这样能减少青虫的繁殖和食用资源,减少青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