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油菜灌水防冻要注意一些什么? 入冬前小麦灌水可防冻

8494℃ ANTHONY

给油菜灌水防冻要注意一些什么?入冬前小麦灌水可防冻

油菜防冻措施有哪些?

油菜冻害一般有3种:一是拔根,二是叶片受冻,三是蕾薹受冻。油菜受冻后,造成缺苗、断垄,且较正常油菜容易感病,严重影响产量。油菜防冻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覆盖防寒。寒潮来临前或入冬后,用稻草、谷壳、垃圾或其他作物秸秆铺盖在菜苗行间保暖。寒潮过后,需随即揭除。

(2)中耕培土。冬季中耕培土,可疏松土壤,增厚根系土层,中耕时在行间施农家肥作腊肥,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

(3)增施磷钾肥。磷钾肥可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强细胞的抗寒力,以施用火土灰、草木灰、猪牛粪为好。

(4)灌水防冻。冰冻或寒潮来临前灌水,能起保温作用。冰冻过后,应及时清沟排水,以免因涝伤根。

冬天来了,油菜如何防冻

如果温度高的话可以喷点小胖墩,使植物杆茎粗壮、叶片肥厚、抗冻能力增强。

油菜冬管技术重点有哪些

1、直播田油菜抓紧间苗、定苗直播田的油菜如不及时定苗,幼苗遇到严寒易发生冻害死苗,也培育不成壮苗。   2、中耕培土,合理施用肥料冬至前后要及时结合中耕培土雍根,施土杂肥、沟溏泥,或用水粪适当加入速效化肥浇施。增施磷钾肥能提高油菜抗寒力。   3、适时化控促壮苗冬前化控可以提高油菜抗寒能力,一般可以用多效唑、烯效唑、油丰宝、矮壮丰、矮苗壮等进行化控。   4、抗旱防冻保湿,抓好沟系配套冬季油菜干旱要及时灌溉保墒,强寒潮到来之前要抢时灌水保温防冻,没有灌溉条件的可采取人粪尿兑水泼浇的方法进行。越冬期要随时清理“三沟”(腰沟、围沟、畦沟),做到排灌自如,雨止田干。 5、注意施用增效硼肥油菜是需硼量高的作物,土壤速效硼含量低对产量影响很大。越冬期油菜是冬油菜喷施硼肥的关键时间。以晴天傍晚前喷施为好。农谚小雪种豆一筷长,两粒豆子换一双。

油菜田间管理与病虫防治

一、油菜的田间管理,应根据不同油菜品种生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不同生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来调整和满足油菜对养分、水分、空气、温度等生育条件的要求,使其向高产的方向发展。长江流域、黄淮地区的冬油菜越冬期应达到冬发壮苗、稳长活熟的要求,即油菜临近越冬前应长出总叶14~15片叶(包括落叶和绿叶),绿叶8~10片,叶色深绿不发红,叶绿略带紫,根系发达,根颈粗1~1.5cm,叶面积系数在2左右。油菜用间管理主要技术是:

(1)中耕松土,追肥提苗

中耕松土不仅可以消灭杂草,而且还能破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水性能 ,提高土温,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稻田油菜,整地质量差,土壤僵板,理化性状差,早中耕松土就可迅速改变不良的环境条件,促进油菜根系发育。移栽油菜成活返青后,进行第一次中耕。这次要浅锄,主要是锄松根部周围的土壤,使根部通气良好,加速新根生长,中耕深度4~5cm。第二次中耕可在越冬前,结合追施腊肥进行,这次要深锄,使肥料掺入土中,并进行壅根培土。当春季气温回升到3℃以上时,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冬前覆土的进行退土清心,抽薹期进行最后一次中耕培土。

早施提苗肥,能充分利用冬前热量,保进根、叶生长。移栽后7~10天,每亩用人粪尿500kg或尿素5kg,对水追施。第二次追肥在上次施肥半个月后进行,一般每亩用人粪尿750~1000ks或尿素7.5kg左右。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给小苗、弱苗多施些肥;对旺苗要注意肥水控制,适当进行蹲苗。

(2)防冻保苗

黄淮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是:越冬前,苗期有效生长期短,越冬期长,春发慢,花期短,成熟快。针对这一特点,在适时早播的基础上,抓好防冻保苗、狠促春发等管理措施。

防冻保苗措施除了前面所述浇好越冬水外,还要抓好以下几项:

①增加覆盖,壅根盖土。由于温度降低,油菜在越冬期间基本处于“冬眠”状态。此时给油菜增加覆盖物或进行培土盖土,对油菜安全越冬十分有利。一是使油菜与干燥寒冷的空气隔绝,减少土分蒸发;二是把缩茎段保护在土层或覆盖物之中,温度变化小,可使缩茎段免受冻害。据调查,当0~10℃沙土含水量为6.6%,用沙土盖苗的油菜冻害指数为15.88%,而未盖土的冻害指数为61%。据各地经验,盖土时间以日平均温度稳定在3℃左右为宜。盖土过早影响油菜生长发育,油菜受冻后再盖土意义不大。盖土时一般在灌水后土能散开时进行,盖土深度一般5cm左右,盖土的油菜返青以后经过浇水松土,一般能自己破土而出,只有盖土较厚的才需扒土。

②东西行向沟栽。移栽油菜特别沟栽一般冻害死苗较少,采用东西行向,将油菜的缩茎段埋在地表以下,以不掩埋油菜叶为度。当移栽油菜成活后,结合中期松土在油菜行的北面筑起一条小埂;可起到“寸土挡风寒”提高行间温度的作用。据观测,沟内温度比平地提高1.5~2.212℃,5cm以下的温度提高1.1~1.4℃。

(3)化学调控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油菜生长势强,特别杂交优质油菜在三熟制地区容易形成高脚苗,直接影响油菜的早发。近年来,广泛应用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能有效地防止高脚苗,修饰株型,提高抗逆性能,有助于产量的提高。据试验油菜3叶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苗素质明显提高,单株绿叶数比对照多30.8%,根颈粗增15.2%,茎脚高控长率达264.9%,根于重增加15.4%,叶绿素含量高44.1%,硝酸还原酶活性高33.3%,最大叶柄长控长率为48.1%。而且应用多效唑后,分枝数、角果粒数、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改善了经济性状,单产显著提高。

此外,春后要根据不同长相,施好蕾薹肥和薹花期叶面喷肥。北方冬油菜区注意灌好返青水和花角水。长江中下游注意清沟防渍,防止病害发生。

二、油菜的病虫害防治 (1)油菜菌核病。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叶感病后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晕。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减少初浸染源。③改善油菜生态环境。如重施基肥、苗肥,早施或控施蕾薹肥,施足磷、钾肥,防止贪青倒伏。深沟窄畦,清沟防渍。在油菜开花期摘除病、黄、老叶。适时播种,适当迟播。④药剂防治。药剂种类与用量为:40%菌核净(原名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次,50%多菌灵粉剂或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 2~3次。

  (2)油菜病毒病。又名花叶病 症状:不同类型油菜上的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苗期症状有:①黄斑和枯斑。②花叶。成株期茎秆上症状有:①条斑②轮纹斑。③点状枯斑。

  防治方法:关键是预防苗期感病。①选用抗病品种。②适当推迟播种期。③治蚜、驱蚜防病。在油菜出苗前和苗期,加强对油菜地附近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萝卜等寄主上蚜虫的防治。也可在油菜地区没置黄板,诱杀蚜虫。具体防治措施见蚜虫部分。

   (3)油菜霜霉病: 症状: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病,为害油菜地上部分各器官。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层。茎、薹、分枝和花梗感病后,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斑块,斑上有霜霉病菌。花梗发病后有时肥肿、畸形,花器变绿、肿大,呈“龙头”状,表面光滑,上有霜状霉层。感病严重时叶枯落直至伞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无病株留种或种子处理。③栽培防病。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窄畦深沟,清沟防渍,适当晚播,摘除黄病叶等。④药剂防治。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于初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开始喷药,每7天1次,喷2~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100千克。

   (4)油菜蚜虫 防治方法:①化学防治: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50%马拉硫磷l000~2000倍液,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10%二嗪农乳油1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粉3000倍液,50%久效磷乳剂2000~3000倍液,40%水安硫磷乳剂1 500倍液,或2. 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②种子处理。用20%灭蚜松可湿粉1千克拌种100千克,或用甲基硫环磷、杀虫磷、呋喃丹拌种,可防苗期蚜虫。③栽培防治。用银灰色、乳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地面50%左右。有驱蚜防病毒病作用。④生物防治。饲养、释放蚜茧峰、草蛉、瓢虫、食蚜蝇以及蚜霉菌等可减少蚜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