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开花后水量变化趋势?为什么?? 小麦开花后的含水量减少

9915℃ MARSHALL

小麦开花后水量变化趋势?为什么??小麦开花后的含水量减少

小麦开花以后 水分为何减少

小麦花

小麦花集中着生在麦穗上,按一定方式排列,整个麦穗是小麦的复花序。

麦穗有一主轴,周围生出许多小穗,每个小穗基部有2片坚硬的颖片,称外颖和内颖。颖片之内有几朵小花,一般基部的2~3朵花能正常发育,上部的花往往是不育花。

每朵能育花的结构是:最外面有2鳞片状薄片,称稃片其中外边的1片叫外稃,里面的1片叫内稃。

从发育形态和解剖学看,一般认为外稃是小花的苞片,有的小麦品种具芒是因外稃的中脉延长成芒状。对内稃来源的看法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苞片,另一种认为是外轮花被2片的结合。外稃里边基部有2片小形囊状突起,称为浆片,开花时浆片吸水膨胀,使内、外稃撑开,花药和柱头露出花外。花的中央有3个雄蕊和1个雌蕊,雄蕊花丝细长,花药较大,开花时常悬垂花外。雌蕊有2条羽状柱头,花柱极短,子房1室。

小麦开花期间可能灌溉

前期生长繁茂,中部和上部叶面积增大,次生根增加,开花期延迟2—3天,开花期前物质生产量大,开花后物质生产量小,籽粒充实,对前期贮存物质依赖性大,经济系数略低。这一灌水时期增穗作用最大,单位面积总粒数最多,总耗水量也居三个灌水时期之首

小麦的总耗水量与灌水量呈什么相关

小麦的耗水量是地面直接蒸发量、植株蒸腾量和地下渗漏损失量的总和。是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麦田需要水的总量。小麦耗水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决定于气象条件(光照、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品种特性、土壤性质、土壤湿度、产量水平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一、小麦耗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土壤水分与小麦耗水量的关系

  小麦生长过程中,田间土壤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状况和小麦的需水量状况。土壤含水量的大小和变化受降雨、灌水还有地下水的埋深等等因素的影响。经过各地多次试验的结果总结出,小麦田间灌溉次数和小麦田间所需要的水量表现出的关系是正相关。麦田存在水分利用率变低的现象,这是因为灌水量增大时,存在土壤的供给水量就会减少,还存在蒸发和蒸腾量变大。张旭东的研究显示,所在区域的土地情况不同其所需要水量也不同。如果麦田在在半湿润区,平均生育期消耗的量为352.6mm。如果麦田在半干旱区,平均生育期耗水量为347.5mm。为了了解不同深度的土壤失墒发展规律与小麦春季耗水规律的一样程度,李树军把土层进行分层次分析。分成的三个层次分别是0-20cm、20-50cm和50-130cm,土壤湿度情况也被分成为浅墒、底墒和深墒。

  2.地力条件对小麦耗水量的影响

  容重、孔隙率、田间持水率等物理性质受土壤地力质的影响,地力质不相同表现的物理性质也不相同。由此可见,小麦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直接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为了达到以肥调水、以水促根,以根抗旱的目标。采用的增加肥料的实施培肥土地增加地力,核心是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用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成为高效土壤水库。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可以通过进行科学的施肥来实现。有机肥的施用量对土壤耕层的蓄水多少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如有机肥增施1t/667m2,水分利用率就增长0.04kg.mm/667m2。为了达到水肥调控的最佳效果,即节水又增产增收同时又保护环境。为了达到农作物的最优水肥管理进行进行水肥同步供应、监测与调控。还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当地的气象和土壤条件等等因素相结合。将灌溉与施肥有机进行科学的结合用来减少小麦的耗水量。

  3.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

  近年来随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耗水量随之增加。王在阳[11]研究证实,需水量每增加1m3/亩,可增产2.17kg/亩。亩产100、200、300、400、500、600千克,其需水量分别为169、215、261、307、353、399 m3/亩。这可能是由于产量提高,后期需水强度增大,并且生长期延长所致。

  注:资料来源于单玉珊等编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原理》,2001年。

  Hilld研究了在土壤水分成为限制因素的情况下,随耗水量(AET)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随之增加,AET和产量呈线性关系[12]。国内大量研究表明,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即随灌水量增大,产量升高,但灌水量到一定程度后,则产量下降或保持平稳[13]。

  关于山东高产小麦一生耗水量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亓新华等于90年代的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泰安小麦产量2773.5~6841.5kg・hm-2的耗水量为147.5~451.6mm,高产小麦耗水量为338~536mm[14]。进入21世纪后的研究表明山东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为450mm左右,同期降水量占作物耗水量的35%左右[15]。吨粮田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70~450mm[16]可实现节水高产。

  二、小麦耗水量中的不同水分来源

  小麦耗水主要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土壤水。随灌水量增加,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均降低,以土壤供水量所占比例降低最大[17]。研究表明,适量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灌水量过多降低土壤水和灌水的利用率[18]。

  三、小麦耗水量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降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日趋匮乏。因此,在保障小麦高产前提下,建立非充分灌溉制度,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降水,最大限度减少灌溉用水,提高灌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保障小麦高产条件下,如何协调小麦耗水量中不同水分来源比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下步研究方向。

小麦各生长阶段需水量

1.小麦播种后至拔节前,植株小,温度低,地面蒸发量小,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平均耗水量为0.4立方米左右。

2.拔节到抽穗,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上升。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为2.2—3.4立方米。此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小麦拔节后茎秆迅速促长,叶片增大,需水量多,充足的水分供应不仅可以提高有效分孽率,增加亩穗数,而且可防止小花退化,促进长大穗。这个时期要求60厘米以上土层水分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一般情况下,拔节水应适当早浇,当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应即浇水。

3.抽穗到成熟,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 42%,日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尤其是在抽穗前后,茎叶生长迅速,绿色面积达一生最大值,日耗水量约4立方米。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叶面积达一生最大值,气温较高,蒸腾和蒸发作用强烈,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缺水会造成扬花不好,受精不良,实粒减少或籽粒不饱,遇旱及时浇水,不仅利于抽穗扬花,增加穗粒数,而且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防御干热风危害。一般当60厘米以上土层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就应该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