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有个战舰的推进器像阿基米德泵,逃生舱像一片向日葵花朵,出自哪部片?

2846℃ MARGARET

电影里有个战舰的推进器像阿基米德泵,逃生舱像一片向日葵花朵,出自哪部片?

推进器的战舰始于?

清朝

求光晕剑鱼星座战役的详细过程,主要是斯巴达引爆地下核弹的那一块

2552.7.17:剑鱼星座战役 Sigma Octanus IV Battle

 位于剑鱼星座的阿基米德预警站发现空间跃迁的踪迹。易洛魁号驱逐舰舰长凯斯意识到是星盟舰队来袭。20分钟后,1艘母舰、1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组成的星盟舰队出现在剑鱼星座,凯斯舰长的驱逐舰迎战并呼叫援军,3艘人类护卫舰驰援。

 10 分钟后,凯斯舰长用“凯斯回旋”的紧急制动转向战术,利用星盟护卫舰的追踪能量炮弹摧毁了星盟驱逐舰,然后用 MAC炮、核弹、数百枚导弹摧毁两艘护卫舰。幸存的母舰放出运输机逃往剑鱼星座 4 号星球,母舰执行空间跃迁撤离。

 15 分钟后,星盟运输机的地面部队入侵 C?te d'Azur 城。一小时后,47 艘人类战舰进入剑鱼星座,400 名海军陆战队在 C?te d'Azur 城着陆。一小时后,星盟在城内伏击了陆战队,只有 14 名士兵幸存。

 25 分钟后,星盟舰队开始驶入剑鱼星座。25 分钟后,斯巴达战士在城内着陆援救幸存的陆战队。11小时后,斯巴达战士和陆战队反击。2小时后,斯巴达战士在地底用核弹消灭了所有星盟地面部队。1小时后,上空的 48 艘人类战舰和 20 艘星盟战舰在剑鱼星座激战。凯斯的驱逐舰摧毁了一艘星盟隐形战舰。

 此役 UNSC 被摧毁 25 艘、被重创 12 艘,1600 名陆战队员阵亡 1586 名、30万市民死亡;星盟被摧毁 18 艘、1076 名士兵阵亡、359 名受伤。 2552.7.18:驱逐舰上的星盟追踪器 Spy Probe on Iroquois

 凯斯的驱逐舰驶往致远星修理,不曾想到已被星盟悄悄将追踪器附在驱逐舰上,最终导致了致远星的毁灭性灾难。回到基地后,凯斯的出色指挥让他晋升为海军上校。 2552.8.25:凯斯担任秋风之墩号舰长 Captain of the Pillar of Autumn

古希腊的三列桨战舰是怎么样的?

三桨座战船-舰船数据

三桨座战船

典型三桨座战船的尺寸:

*总长:37米

*桨手:170-174名(每桨一人)

*桨长:4.0-4.2米

*速度:以7.5节连续航行184海里(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

*总重:45吨(根据奥林匹亚三桨座船重建计划)

典型三桨座战船的船员:

*船长:1

*弓箭手:4

*标枪手:14

*水手:25,风帆手,舵手等

*划桨手:170-174,主要是贫民,雇用的外国人担当。

三桨座战船-发展简介

三桨座战船

三桨座战船的前身是单层桨战船(pentekonter),只有一层桨,每边25只。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船也越来越大,于是桨手就分成上下两层甚至三层,以容纳更多的桨手给战船提供更大的动力。三桨座战船中在一侧的桨手上下错开,第三层的桨手位于甲板之上,而第一、二两层桨手则位于甲板之下。如果战船继续增大,单个桨手会很难滑动一只桨,于是出现了五桨座战船(Quinquereme),最下一层桨手每人滑动一只桨,上面两层每两人滑动一只桨,总共是五名桨手划动三层桨,全部桨手都位于甲板之下。而无论桨手分坐几层,上下一列的桨手总数是当时人们划分战船大小的标志,最常见的就是三桨座和五桨座战船。从这个角度将Trireme译为三桨座战船比译为三列战船等更恰当。

设计思想

从三层桨战舰的设计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该战舰的设计者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要避免上部过重。决定船是否平稳和它是否能在倾斜时自行恢复平稳的这些条件,往往根据船的稳心高度来进行考虑。有关这方面的概念可回溯到公元十八世纪以前的情况,尽管阿基米德已经知道了大部分的基础物理学和数学的概念。的确,有一些迹象表明,阿基米德对浮体的研究受到了他对有关船的平稳问题的研究工作的启发。从所示一艘典型战舰剖面图的实例来看,其重心可能在船身内的某点上,并且由于对称的关系将会在中心线的某处。

三桨座战船

船的开动就象是它的重量集中到上述这一点上并经引力作用使其朝下拉向地心。假如船向一侧倾斜,浸入水中的船身较小部分的重心就将朝同一方向移动。水的浮力将通过浸入水中那部分的重心起作用,作垂直的推压。只要浸入水中的部分质心朝倾斜方向充分地移动,那么其向上作用的浮力通过将向下作用的重力传递到船身降低的一侧而把它抵消掉,两种力一起作用的最终效果将会使船自行恢复平稳。船的稳心高度就是其质心和浮力的向上力与船中心线相交处之间的距离。正如图例所示,稳心高度愈大,船的结构愈平稳。

对有关三层桨战舰的尺寸以及船身内的船员和其它储存品的配备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对它们的稳心高度作出估计。人们对于船的吃水深度、用于船身的木材数量和船身内桨手的布置等因素所获得的数字易感受到设想上的变动。甚至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这类因素有微小的变动时,就可导致风力中每小时五公里或六公里的变动,而可使船倾覆。但是,只要使各种类型的船舰的参数保持不变,稳心值之间的比率将是正确的,即使两者的数值都不是绝对正确的。由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于是人们就必然会设想,从三层桨战舰过渡到四排桨战舰或五排桨战舰的船身及其内容物是尽可能地变化不大。由于造船工艺在历史上对作出这类变动方面是极端保守的,所以这种设想似乎完全是可能的。

在这个分析中所最无法估计的是船所承受的压载量,因为古代两排桨战舰有足够船身空间来容纳足够的压舱物以便对船身的平稳特性作相当大的变动。在估计压载物时,都愿意保持船身愈轻愈好,要与古代的船身装配工所作出的其它明显的努力协调一致,就是所制造的船身要最大程度地配合桨手们的力量。估计的压载物是13000公斤,这个重量足以防止小于60公里时速的风压在船身横梁的两端上把船身吹倒。

三桨座战船

这种明显地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说明造船者是在沉重的压力下修改其船身设计的。从已经提到的一些理由来看,对造船者可以考虑的唯一良好的选择方案就是增加他们船的船身最大宽度。可是这种作法必然要牺牲一些速度,这就是要首先设计排数较多的船只的主要理由。就五排桨战舰来说,如果船身为获得稳定性而加宽到与三层桨战舰相等的船身宽度,那么其速度只能比三层桨战舰加快14%,而其加速度则比较差些。假使顶排增加62名桨手,中排增加54名,那么船员的规模增大将近70%。如果五排桨战舰的稳定性减低到前面所设想的那样,增加的速度就会多达29%。

希腊时期的三层桨座之战船,由桨座中的划桨手提供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划桨手并不像中世纪浆手那样都是奴隶,雇佣者必须给予应有的高昂报酬,而一个好浆手的报酬是相当高昂的。三桨战船可以装载所有的武器,还可以直接冲撞敌方的船只,而丝毫无损伤。而在游戏中,三桨战船装载大型弓箭武器,以及其他飞弹型武器。

罗马时代

带乌鸦吊的三桨座战船

罗马人兴起后,为了对付他们的敌人迦太基人。大力发展海军,并最终在海上打败了对手。他们在战船上加装了一种名叫乌鸦吊的武器。这种武器就是一个装设在船头的长12米,宽1.2米的吊桥。在桥头的底部装有一个粗大的铁钉,吊桥的另一端约3.7米处则开有一个洞,吊桥通过这个洞就可以连接到设在船头的吊杆上。吊杆的顶部装有滑轮,系在桥头的绳索通过滑轮可以将吊桥吊起放下。当敌船接近时,突然放下吊桥,桥底的铁钉便会牢牢钉在敌船的甲板上,这样,就可以在敌舰甲板上打一场“陆战”。由于吊桥的形状酷似乌鸦嘴,因此这种吊桥被称为“乌鸦吊桥”,而装备这种接舷吊桥的战舰则被罗马海军称作“乌鸦战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罗马人把海战便成了陆战。在米拉海战中,罗马人就是靠乌鸦吊取得了胜利。

但这种武器之后就在罗马海军里消失了。原因不明,据说是因为加装了这种武器的战船变的更容易倾覆。直到乌大维时代,才有一种类似的武器被发明出来,再次运用到海战里。这是把一块跳板外面包上铁皮,一头装有铁钩,另一头拖有绳索,进攻时,用弩炮把“钳子”投射出去,用铁钩把敌舰拖近船舷作战。由于“钳子”有铁皮包着,敌人既无法砍断跳板,又无法割断后面的绳索。这种武器可发挥罗马军队陆战实力强大的优点,又避免了船只倾覆的可能性加大,是海军武器的一大进步。

公元4世纪以后,三桨座战船渐渐被较庞大的quadriremes和quinquiremes取代,但一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桨座战船-运用

三桨座战船

三桨座战船的首部有青铜制的撞棰(Ram),其基本战术是依靠速度和机动能力(加速和变向)去撞击敌船的侧面,撞棰可在水线下将敌船撞出一个洞并击沉敌船,或撞断敌船的划桨以使其失去机动能力。据研究三桨座战船有效撞击的速度为10节(相当于18.52公里每小时,中国近代海军的主力舰定远号的航速是14.5节)。

电影《宾虚传》中,有一段镜头反映的就是三桨座战船攻击时桨手划桨速度不断加快的镜头。由慢到快分别是:战斗速度(BattleSpeed),攻击速度(AttackSpeed)和撞击速度(RammingSpeed)。三桨座战船是古代海军夺取制海权的强大武器,好比近代以来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并且不乏象萨拉米海战和阿克提姆海战这样的决定性战役。在海战中,桅杆会被放倒,可以进一步增加机动性,并且一般不携带风帆。

阿基米德螺旋泵的简介

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公元前1世纪)记载阿基米德在埃及时,发明一种螺旋水泵,被埃及人广泛使用。

这种扬水机是为了将水从大船的船舱中排出而发明的。扬水机可以利用螺旋把搬运到高处,在埃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现代螺旋泵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