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安全使用不锈钢液氮罐? 201不锈钢能用几年

5812℃ RUTH

怎样安全使用不锈钢液氮罐?201不锈钢能用几年

简述如何正确的使用液氮储罐

液氮罐正确使用方法:

一般而言,冲慎液氮时,蒸发损失要经过四十八小时才能恢复定常状态,优良液氮罐恢复定常状态所需时间能缩至十二小时,蒸发损失可减少50%。我们认识了液氮的特性和液氮罐的简要构造,便以正确使用它,也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现就使用的要点概述如下:

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和保养。液氮罐贮存室要空气流通·如在密闭的室内贮存多只液氮罐,则蒸发了的氮气将滞留室内,从而造成缺氧状态,就有可能发生窒息事故。操作液氮罐要轻拿轻放避免与其他物体相碰撞,因为液氮罐经排气而成为高度的真空状态,内外槽受到大气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以DR一10和DR一30为例,外槽所受的压力,大约有4o公斤至9o公斤,虽然它制成能经受三倍于自重的强度,操作时也要十分注意,切不可掉下或碰撞。天驰液氮罐技术人员提醒液氮罐要保持垂直,严禁倾倒罐内液氮以免发生事故。

二、初次充填液氮,或液氮罐内部处于干燥状态时、先要进行检查、看罐外部有无凹陷或发生其他异常情况。罐内有无异物,底座是否确切固定好。这些情况都良好,则可开始充填液氮,并宜在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一般可在室外进行。如在室内进行时,须打开门窗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通气状态。液氮的充填一种是加压注入法,是从大的液氮容器打开液阀接上挠性软管,直接对液氮罐充填液氮。另种是直接用漏斗浇注法,这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使漏斗的端部稍离开颈管,使液氮蒸发的气体能从漏斗与容器的间隙顺利逸出,否则会使液体从漏斗溢出,不仅会增加_液氮损失,且会发生冻伤事故。充填液氮的速度要缓慢,先注入小量,然后稍停几分钟,使其冷却再逐渐注足至规定容量‘

三、取放贮精提斗时,应先将提斗略为提高,使斗底离开底座,再将提斗平行移至罐的中央,顺其自然向上提,动作要从容迅捷,不可使用强力,以免扭弯或折断把柄,取放提斗时还要注意避免碰擦颈管内壁,以免损坏颈管,手柄要放妥分度圈内,盖好盖塞以免多跑氮。

四、液氮补充的周期。液氮减少到多少的时候才进行补充呢?一般而言液氮残余量等于全容量的含一告或只够使用一星期时,加以补充为好。要知补充容量,可将液氮罐放在秤上测重。一立升液氮重为0.8公斤加上罐的重量得出满罐时的重量,减去现有秤重,就是应补充的的容量。为了简便也可用一根细木棒,插入液氮内数秒钟,将木棒迅速取出在空气中摇晃几下,插入液氮的部份因温度低而结成白霜,很易容检测罐内液氮的存量。

五、用车辆输送和搬运时,液氮由于车辆的振动而跟着振荡,从而增加消耗。增加消耗量的比率,随容器形状而有差异,如DR一10立升液氮罐,句天输送时间八小时,则消耗量大约为100克(含0.12公升)同时由于取出提手的操作也增加消耗,如DR一10每次操作大约将消耗10克左右,为了使贮存物降低活性和安全运输,液氮罐要做外套或木箱包扎,途中特别严防液氮罐的倒翻,以免发生事故。

六、液氮罐内部的洗涤和干燥:液氮罐使用过程中,在内部会积蓄水分。并混有杂菌,也有可能掉进提手,以及从提手流出的精液混入于液氮里面。液氮原是一种惰性物质,容器内部是不会腐蚀的,由于上述原因,有时可能出现相当程度的腐蚀现象,如果一旦混有杂菌,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也会因而降低。因此,每年对液氮罐内部要清洗并干燥1一2次,步骤是:①从容器取出提手和液氮,放置两天左右。这样容器内部温度即上升到。℃附近。②用40℃一50℃的温水或配以中性去垢剂注入液氮罐内,然后用布擦洗。③用水进行冲洗。④倒置容器使干燥。干燥法可以采用自然风干法或热风吹干法。如采用后者,温度限制在40℃一50℃之间,应避免60℃以上热风,以免影响液氮罐性能,缩短使用年限。

七、液氮罐只能用于盛装液氮,不能盛装其他冷藏剂。

液氮罐一般可分为液氮贮存罐、液氮运输罐两种。 贮存罐主要用于室内液氮的静置贮存,不宜在工作状态下作远距离运输使用; 液氮运输罐为了满足运输的条件,作了专门的防震设计。其除可静置贮存外,还可在充装液氮状态下,作运输使用,但也应避免剧烈的碰撞和震动。

液氮操作需要注意事项哪些

液氮七大注意事项

1.处理液氮时不要让液氮碰到皮肤附近的衣物中。

2.转移液氮时戴上安全眼镜或面罩。

3.接触任何被液氮冷却的物体时戴上手套。手套应该是松动的,所以如果液体倒入里面就可以把它们扔掉。

4.只能使用经批准的非密封容器。切勿将其倒入咖啡保温瓶。不要将其密封在任何容器中(会爆炸)。

5.不要将中空管浸入液氮中;它可能会喷出液体。

6.不要在通风不良的房间中使用,并且不要将液氮倒在地板上。它可以替代足够的氧气来引起窒息。

7.不要将液氮长时间储存在未盖的容器中,也不要完全密封容器。因为氧气的沸点高于氮气,氧气可以从空气中冷凝成液氮。如果氮气中的空气循环,这种液氧可能会增加到可能导致与有机材料剧烈反应的水平;甚至通常不易燃的材料。例如,在存在液氧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衣服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