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法了解的人来回答。一念不觉而起无明。这样的话在佛说的什么经是有这样说过。请标明经文出处?

7721℃ CHARLES

对佛法了解的人来回答。一念不觉而起无明。这样的话在佛说的什么经是有这样说过。请标明经文出处?

佛说的无明是什么?什么解决无明就无行?

无明,就是爱升起的那一刻,所起的心,而自己也不知道

佛教说的无明究竟是什么意思?怎么破除无明?

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

  详细释义

  无明正解

  1 ,一念无明包括四种:“见、欲、色、有”四种住地烦恼。

  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而执着于颠倒见——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世间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测涅盘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

  欲界爱住地:是指对欲界六天和物质世间的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引生的各种法的贪着。

  色界爱住地:是指对于色界天的境界,也就是初禅到四禅的这些境界的贪着。

  有爱住地:是指于无色界的四空定中,虽然没有色阴,但是有受想行识四阴——能知能作主的心还存在。因为贪着无色界中的心的境界而产生无色界的苦果。

  这四种住地的无明生起一切的烦恼叫做“起烦恼”,总称一念无明烦恼。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的。一念无明无始有终,是众生轮回的原因,断尽一念无明,就断了轮回的种子,舍报后可以取涅盘。故二乘辟支佛及阿罗汉都已永断一念无明,一切妄想烦恼永不复起,舍报以后必定取证涅盘。如果烦恼妄想又生起来,就是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只是暂时伏住而已,这是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的境界,而不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如果涅盘中还是会起一念的话,那就还是要在三界里面受生。

  2 ,无始无明。

  世尊说:“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也就是说,在凡夫众生还没有明心见性之前,生起一切烦恼都属于起烦恼。这四种住地的烦恼之前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生起,因此叫做无始无明住地。无始无明住地所能生起一切烦恼叫做“上烦恼”,这些上烦恼只有在我们明心见性之后,想要修学成为究竟佛的心生起之时,才会产生,所以上烦恼又称为“过恒河沙数修所断烦恼”。无始无明不是从众生的根尘识中来,这种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到菩萨第一次明心以后才第一次相应,所以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

  二乘辟支佛阿罗汉断尽一念无明,即断了分段生死,舍报后可取涅盘。二乘辟支佛阿罗汉虽断尽了一念无明,却仍末与无始无明相应,没有到达无始无明境界。

  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到菩萨第一次开悟明心以后才第一次相应,而仍然还没有断尽,要到佛地方才断尽。明心见性以后分断无始无明,仍然还有过恒沙数修所断上烦恼末断,名为尘沙惑未断,到这个时候才能称为到无始无明境界。

  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分破无始无明,同时也断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之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他还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三种住地烦恼,要到八地,才能断尽。故菩萨种性的佛子,不须断尽一念无明,便可直接破无始无明。

  断尽一念无明,舍报后就可以取涅盘,所以菩萨在断一念无明之前应先求明心见性,免得成为菩萨声闻,那就不容易成佛了。断尽一念无明是悟后起修的内容。

佛说一念不觉长生世界,一念不觉怎么解释

佛经上物质从哪来的?整个宇宙从什么地方来的?大乘教里面特别是法相唯识,专门研究这个东西,宇宙的最初是一念不觉,大乘教里面也称这个叫无始无明。我们原先都把这一句话会错意思,无始大概是很久远很久远没有开始,我们都是这样会意的,殊不知它这个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有开始,无始是没有开始,那一念。

这就很不好懂了,没有开始怎么会有一念?科学家发现了,这个最初的,他说这个念头怎么来的?无中生有,就是凭空跳出来的这个念头。但是这个意念跳出来之后马上它就消失了供钉垛固艹改讹爽番鲸,没有理由,好像无缘无故。这个说法跟佛的说法很接近,但是佛的说法比他具体,是一念不觉。

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那为何会一念不觉,按理说都应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不可能去起心动念。

善友,佛见众生是佛,佛以见性而见,众生不觉如是,是未见性,因识惑见。

方便而论,不容易理解,您可以参考经典自己体会实证,受用自然。祝愿您吉祥如意!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