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和尚都是假和尚,真正的和尚看破红尘了的,看透人生,心静清净,没有杂念?

5634℃ BEN

现在的和尚都是假和尚,真正的和尚看破红尘了的,看透人生,心静清净,没有杂念?

现在的和尚真的是六根清净

现在好些和尚用的是时尚的手机,笔记本等通讯工具。在一些景区,和尚想着法子赚游客的钱。目为色像所染、耳为俗音所侵、鼻为酒肉所惑、心为金钱所焚------。完完全全和世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不能明目张胆着找老婆。怎么可能做到“六根清净”?

当然,不能否认还有好多大师级人物清心寡欲,恪守佛祖之道,潜心修行。

总体来说,“六根清净”的人是有的,但毕竟很少。假和尚倒挺多。

难道做和尚真的能悟透人生看破红尘六根清静?

注意:这仅仅是他人的观点 对我来说 我不赞同做和尚 因为如果心有执念 在哪里都一样的 说起“红尘”二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红尘”,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后来演变成“繁闹的尘世”,作“人世间”解释,并首先被佛家使用。也正因为如此,每当人们提起“红尘”二字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佛教、庙宇、和尚、尼姑、出家人等字眼来并很容易就将他们搭上了紧密的关系。既然如此,“看破红尘”就更加不可能独善其身了。

  对于“看破红尘”的定义,学者们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解释一:所谓“看破红尘”指的是知道、明了、体悟人世间的真相,从烟云似的繁华生活隐退到自由、简朴、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环境中。很明显,这是一种相对褒义并且积极的解释,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们受到道家自然无为的影响,以及后来隐遁之士厌倦官场虚幻的富贵生涯,向往山林的田园生活而经常使用的词汇。古往今来也不乏实践者,如历史上有名的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晋朝以“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而著称的“竹林七贤”、东晋那向往田园和世外桃园生活的隐士陶渊明以及各朝各代弃官归田的隐士们,等等。这类“看破红尘”者,其主要特点是:性格往往放荡不羁,反对儒家虚伪的礼教,崇尚自然、养生之道,不喜为官,日常行为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是中国道家的崇尚者和实践者。

  解释二:所谓“看破红尘”是佛教用语,其定义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积极和正面的解释,是指要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用自己的那颗心去原谅众生,宽恕众生。学佛的每一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的,也就是说你永远都看破不了红尘;另一种是较为消极和负面的解释,意思就是什么都不想要了,不再眷恋世间,失去了感情,六根清净,所以一个人一旦看破红尘就会循道出家,而所有出家的人就是看破红尘的人。

  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关注那些消极的“看破红尘”者,也就是上述定义中第二种解释的较消极定义里的崇拜者和实践者,对于较积极地“看破红尘”者却往往缺乏关注甚至干脆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一方面,刚才已经提到过了,一提“看破红尘”几个字,似乎命中注定就与出家结上了缘。另一方面,人们经常谈到的“看破红尘”者,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自身感情方面遭遇到重大挫折者。他们无法面对自身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反差,而个性往往又比较鲜明,大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在残酷的打击面前渐渐对人世间的一切感到无比厌倦,于是纷纷“看破红尘”,力图逃避现实,而“看破红尘”的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出家为僧。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由于他们的经历往往都不可避免地会被左邻右舍所关注,但却又帮不上任何忙,于是他们也只好在茶余饭后嚼嚼舌头,品头论足一番。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尽管出家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旁观者们也由于困惑,由于无能为力,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和不可定论性,故而关注和谈论的人们就越多,传播的速度也就出奇地快。反观那些弃官归田者,隐居乡间者,或者从小无故出家者甚至那些真正为了修养身心而自愿出家者,人们倒并不关心。即便关心,其中的大多数人也只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猜测起来:“弃官归田或隐居乡间者,要么就是官场失意者,要么就是碌碌无为者;而那些从小无故出家者,要么属于年幼无知,要么脑子本身就有问题;而对于真正为了修养身心而自愿出家者,要么在人世间混不下去了,于是出家混口饭吃,要么准是凭着自己有那么点可怜的知识和学问,在人间不得志但想到佛门混个方丈来当当借以出名者。”如此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既然“红尘”是指人世间,即繁闹的人间俗世,但上述各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们真的成功脱离了人间俗世的纠缠吗?如果是,为什么还会在佛门清静之地遭到同门追杀?所以,在我看来,任何人,只要还活着,要想“看破红尘”,从此消除一切人间烦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死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看破红尘”,其真正意义在于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换句话说,所谓的“看破红尘”,其实质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便通透世间真相。而人世间就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或者就是由人类组成的社会或集体。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出家信佛才能“看破红尘”呢?我在人世间,通过努力,照样可以“看破红尘”,让自己的人生活得充实,活得坦然,活得“清静”!

  人生,就象有位先哲总结的那样,一般都要经历三个层次的心理和实践阶段:

  第一层次和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阶段人人都会经历到,只是考虑问题往往简单,人生也平常,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碌碌无为过一生,一般除了相对贫穷外,也不会遭到什么重大挫折。

  第二层次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阶段大多数人也会经历,因为人人都想有所作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人们在这一阶段思想上由于梦想与现实的反差会出现若干甚至激烈波动,若能适当调整则一般没事,若不能及时调整则极有可能产生极端思想和行为,于是有些人就从此“看破红尘”,仇视人间的一切,一心想着逃避现实,终于一脚踏进了佛家的大门。

  第三个层次: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处于这一层次的人们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破了红尘”,只是他们选择的方式和道路不同。他们在处于第二阶段时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并终于通透了人世间的若干真相,心中也重新变得平静,看待一切事物,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能坦然面对,沉着应付,也就是刚才所说的,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其实这样的“看破红尘”才是真正的“看破红尘”。

。。。参考资料: prose.goodmood/a/2009/0318/10_91676.html

真正的和尚是不是都看破红尘了

真正的和尚我觉得能入世 而不是脱离世俗 像济公那样

和尚是怎样看破红尘的?

我们常认为看破红尘的意思就是什么都不想要了,不再眷恋世间,失去了感情,六根清净,所以一个人一旦看破红尘就会循道出家,而所有出家的人就是看破红尘的人。

其实,什么才是真正的看破红尘呢?

红尘是由两个字组成:红与尘。红色是传统中国的最爱,新年佳节或是一般喜庆都少不了以红色挂彩。红色代表世间的种种诱惑,象征着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经过源远文化意识熏陶,红色已涵盖了世间的特色,红色即是世间。

说到“尘”,我们即想起尘埃污浊。 西方容许穿着鞋子进入宗教场所,如犹太基督教堂。反观在东方的传统风俗里,每个人在进入屋子庙宇都必须先把鞋脱掉,不把鞋底的尘埃带进;以佛教的教义则是不把自己的烦恼带入别人的家庭或是神圣的庙宇。

诚然,看破红尘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佛教认为我们是不可能在世间满足自己的追求与欲望。裟婆世界的本质是不圆满,是苦的;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有情与无情终逃不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命运。当我们深入了解无常现象,我们亦然体悟“无我”乃是一切万物的实相。这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知识与信仰认知,如犹太基督教认为我们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