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可以简单的说说讲的是什么吗?

1758℃ ABRAHAM

金刚经可以简单的说说讲的是什么吗?

金刚经讲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要通俗易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与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金刚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金刚经是500卷大般若经中的一卷,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有5000余字。

金刚经主要讲法空的道理,经中出现的最多的就是:所谓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这就是讲:一切法只是假名而已,并没有真实的法存在。金刚经中常常拿佛法比喻,佛法也是虚幻不实的法,所以金刚经中说:无有定法得阿耧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实金刚经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最后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既然金刚经说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的,那么金刚经提出的修行方法就是不住相生心,不住相布施。所谓不住相,就是不要执著于法的相状,也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菩萨做到不住相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我们普通人都是住相布施,住相生心,就如金刚经中说:如人入暗,即无所见。

佛经中《金刚经》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请知道的大师开式?谢谢

《金刚经》是佛经之首,一切经都来源她。本经主要讲得是“色即是空,空既是空”这个色可不是人们想的的那个色,这里的色是唯物看得见的东西如钱,衣物等,看不见的则如:名誉,权力等,总之讲得都是空的,假的,但是唯一不空的就是因果轮回报应,正如《三国演义》篇尾曲“是非成败转头空”这里的因果就举个《三国》里面的例子吧,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是从傀儡皇帝汉献帝手里弄的,这是因,果就是司马召把曹奂是为如汉献帝一样的傀儡皇帝,让自己儿子司马炎取晋而代魏!兄弟慢慢的悟吧!

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 讲

《金刚经》讲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的经典,在中国翻译流传的有数千卷之多,而流通最广、注疏最丰富者,要算《金刚经》了。《金刚经》是般若系经典,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是喻,指印度的金刚石(即钻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它能破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坏,所以他最坚最利,而没有能破。所以用金刚石作为譬喻来形容般若。金刚是贵重的宝物,以譬喻实相般若是诸法中尊。它坚固不为一切所坏,来譬喻观照般若不被一切碍见所侵犯。金刚能裁玻璃,作用猛利,来譬喻文字般若能断众生种种疑惑。 “般若”者,即一切众生自心灵知性耳。因为诸佛即由般若而成就,所以称般若为诸佛之母,般若也即众生自心灵知之性。所以经中释尊说:《金刚经》“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如来所说这个法,是为发大乘心的菩萨所说的,是为发最上乘心的菩萨所说的,可见这个经是殊胜的。 “波罗蜜”是到彼岸,也可译为度无极。本经是般若是波罗蜜,故称般若波罗蜜,是可以解脱一切世间烦恼,修一世福德,从而教人成佛的无上经典。 《金刚经》:智慧无双,福德无比的永恒经典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是其他经典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最大的佛教教派禅宗,就以《金刚经》为立派之本。禅宗六祖惠能原是岭南一个樵夫,因为卖柴,路过街道,听到一户人家念《金刚经》,在心灵上产生了极大震动,便千里迢迢地来到湖北黄梅县东禅寺,参见五祖,出家为僧。八个也后,五祖向惠能传其衣钵,是为禅宗六祖。在传法时,五祖又为惠能解说《金刚经》,至“应无所往,而生其心”,惠能终于大彻大悟。六祖惠能从发心到得法悟道,都没有离开过《金刚经》。 千古一帝 亲写亲录 康熙御笔 举世无双 纯金质《金刚经》并不是简单的把经文印在金箔上,而是把清朝康熙大帝亲笔书写的《金刚经》印制成金版。康熙大帝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和在位时间最长、福德最大的皇帝。 康熙大帝对书法情有独钟。他的书法学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并融入了帝王气魄,自成一家。他亲笔书写的《金刚经》,是在他的祖母,把他扶上帝位的孝庄皇太后病重之时,为了向佛祈福,保佑祖母平安的情况下写的。在书写这部经书之时,融入了他的孝心与虔诚,是他一生留下来的最好的书法作品。 六祖亲注 罗什译本 高僧功德 惠泽后世 纯金质《金刚经》在金箔印经之下,还附有已印精制的注释版《金刚经》,方便读者阅读注释,理解经文。 《金刚经》有许多译本,其中最权威的是南北朝时期后秦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鸠摩罗什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他生前由于其崇高声望,被当时的各国出兵争夺,竟因此灭亡了三个国家。后秦皇帝请到他以后,组织全国人力参与他主持的译经工作,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鸠摩罗什的译本向来被教内和学术界认为是最权威的译本。本书中康熙大帝亲笔书写的《金刚经》,就是这个译本。注释版《金刚经》也是采用这个译本。两者互相呼应,为读者研读本书提供了最佳方式。 《金刚经》与禅宗有不解之缘。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金刚经》而出家,因《金刚经》而悟道成佛。本书注释版采用的注释,就是六祖惠能的注释。名家译本与名家注释相结合,打造出一部名贵权威的金版藏书。 纯金箔: 用24K金制成,上面印有康熙大帝亲笔书写的《金刚经》。纯金的贵重、帝王的书法、永恒的智慧完美结合在一起。金箔卡镶嵌在厚达5毫米的卡纸上,利于永久保存。 原文与注释: 每张金箔卡下面是《金刚经》原文与注释,注释版《金刚经》与金箔卡上的《金刚经》原文同步。六祖惠能大师的注释印在每一句原文的下面,这是我国传统古书中原文与注释的结合方式。注释版《金刚经》采用现代化印金工艺完成,与金箔卡上的经文相互辉映,使本书达到了一种真正的典雅高贵之气度。 铜盒包装: 古人讲究“金铜一源”,传统金器一般以铜盒包装。不仅华贵典雅,而且利于永久保藏。纯金质《金刚经》书为金、装为铜,正合我国传统。纯金质《金刚经》的铜盒采用黄铜,与佛教用色相近,切合佛意。铜盒上的书名为康熙大帝御笔,四周装饰的图案为佛门智慧的象征。盒内铺有精制丝绒,对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纯金经典 横亘古今 光照千秋 福德无比 在历史上,无数虔诚的信徒为了表达对《金刚经》的尊崇膜拜,以各种形式来书写、刻印、传播这部经典之书。有人把《金刚经》刻在石上,供人参阅;有人刺血写经,用自己的血来表达信仰的虔诚;有人用金粉写经,来表达对这部经书的尊重。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用最美好的形式印制这部永恒经典成为可能,遂有纯金质《金刚经》的问世。纯金质《金刚经》的编委会几经求教德高僧、专家学者,采用了把《金刚经》印在纯金箔上的做法,为今人收藏、赏阅、膜拜这部经典提供了一种全新而又尊贵的形式。

TAG: 简单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