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探测再散列例题 最小生成树例题

2480℃
请问数据结构中线性探测再散列法怎么算的?试举例说明.

你怎么问了两遍呢、?解决冲突的方法:1.线性探测再散列:2.平方探测再散列:3.再哈希:4.哈希链表:你题目给的是 用的平方探测再散列,如果数A本来哈希后的地址是0,但是0 ,1 ,位置上已经有数据了 此时 A 的哈希地址+1^2 有冲突 , A 的哈希地址-1^2 此时因为A 的哈希地址是0 所以 应把A放入在10的地方 应为H(K)=K%11 m=11,所以 应该是0----10 0-1 :表示 0 的上一个地址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循环的

线性探测再散列例题 最小生成树例题

设散列函数H(key)=key MOD 7,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对关键字序列{13,28,72,5,16,8,7,11}在地址空间为0 - 10的散列区中建散列表,画出此表,并求

m=11.---------------------------------------------------------------------------------下标 0 1 2 3 4 5 6 7 8 9 10 key 28 8 72 16 7 5 13 11探测次数 1 1 1 2 5 1 1 4------------------------------------------.

二次探测再散列

49 mod 11是5,和38那里冲突了,D = H(key)=5,ND = (D+di)%m,di先取1*1,得到ND=6,和61冲突;于是再是ND=(D+di)%m , di取2*2,得到ND=(5+4)%11=9 就是这样.二次探测再散列就是来解决冲突的一种方法,不难的,好好体会

数据结构二次探测再散列问题

对一个元素第一次计算的哈希地址为d,则第三次计算的哈希地址为:d+4为冲突生成地址的方法是 d±k² (k=1..n/2)

有250个关键字存到散列表中,用线性探查法解决冲突,查找时比较次数不超过3次,该散列至少有多少存储空间

线性探查再散列的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的理论值为(1+ 1/(1-a))/2,按照你的要求小于3,得到装填因子a <= 4/5,为0.8,因此存储空间约为250/0.8 = 312.5,上取整为313

设哈希函数为:H(K)=k%14,其中K为关键字,%为取模运算,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处理冲突,在地址范围为0~15的散列区中,用关键字序列造一个哈希表

构建哈希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K: 28 29 19 26 27 H(K): 0 1 5 12 13 比较次数: 1 1 1 1 1 H(40)=40%14=12,H(12)=H(26)=H(40)=12,因此需要和26以及12比较

设哈希函数H(key)=key MOD 13,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

ASLsucc = (1 + 2 + 1 + 2 + 1 + 1 + 3 + 1) / 8 = 1.5

假定有k个关键字互为同义词,若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把这k个关键字存入散列表中,至少要进行----次探测.

至少需要 1 + 2 + . + k-1 = k(k-1)/2 次探测.解析:在Hash表中存入第一个同义关键字后,后面至少连续有k-1个单元为空,则按线性探测再散列法可依次存入剩余的k-1个关键字,这样探测次数最少.

哈希表的设计与实现(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

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

用线性探测再散列作为处理冲突的方法构造哈希表时,如果哈希表最后一位已经有key值

要从表头重新查起,因为在构建表的时候就已经预留了空间,一般是表的75%可以用来存放数据,所以数据时可以完全存进去的,如果不要求二次散列那么就要从头查起!